首页 > 居家养老 > 天津打造多层次广覆盖居家养老服务格局
种类丰富营养美味的助餐菜品,两级“健康驿站”嵌入街道社区,“一键通”给独居老年人安全保障……河西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一年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居家”要素,围绕“老龄人”这个核心,聚焦中低收入老年群众,积极探索创新养老事业的体系架构、管理制度、服务标准、运营模式,推动“133工程”落地,实现线上与线下、现场与入户、管理与服务紧密融合,为全区老龄人提供助餐、助医、助急、家政等服务,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格局,老龄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作为中心城区,河西区在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载体资源紧张,一些老旧小区载体数量少、规模小等问题,通过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河西区按照不搞大水漫灌、防止大拆大建、购租大项投入的原则,围绕行政事业单位、区属企业闲置载体,商品房配套公共载体等,结合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尽可能低成本寻找用于街级、社区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载体,目前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载体26家、面积达到1.2万余平方米,在建载体运营后将超过2万平方米,未来还将持续推进选址建设。其中,以南昌路45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代表,该中心位于南昌路与苏州道交口,视野内九江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三义大厦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营门街敬道里社区卫生服务站均不过百米,服务可覆盖周边四五个社区,不仅为周边社区老龄人提供膳食加工、就餐和配送餐服务,还开辟出专门的助洁助浴区域,开展健康咨询、精神慰藉、便捷购物等服务,同时,利用现有近距离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载体,可链接文娱、老年大学、健康讲堂等活动,结合卫生服务站提供看诊、取药服务,为周边4554名老龄人提供了便捷的服务、营造了宜居的环境。该模式已被天塔街道富源里、越秀路街道爱国里、友谊路街道浏阳里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复制。
民以食为天,助餐服务是老龄人心中的头等大事。河西区以此为切入点,围绕收入、身体状况、日常生活需求等4类21项问题,对全区20余万名老龄人全面开展入户调查,有效摸清底数、弄清需求,创造条件安排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现场制餐、开辟就餐区域开展堂食,并对外开展订单配送业务,新鲜的食材、上佳的口味、沟通交流带来的愉悦感,让绝大多数老龄人非常满意。
解决了吃饭问题,河西区也在老龄人“小病不出社区”的需求上花了不少心思,经过不断摸索,推出了医养结合,在街道、社区两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嵌入“健康驿站”,并延伸推出“嵌入式”“喘息式”照护、康复护理、健康筛查等功能,推动不具备嵌入条件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近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体运行。截至目前,河西区已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嵌入“健康驿站”5个,服务老年群众2400余人次。
在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推进过程中,河西区以管理服务平台为牵引,大力推进“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借助信息科技的力量为居家养老事业赋能,对全区老龄人普查数据进行系统汇总整理,形成养老专题数据库,开发出集数据分析、管理审批、服务响应、后台结算等功能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开通了85858590电话服务热线,“一键通”应急呼叫网络,搭建“河西养老网”门户网站,推出居家养老服务卡,首期试运行完成安装“一键通”设备612户、烟感报警设备130余户。
为有效化解意外伤害给老龄人带来的经济、医疗等方面的社会风险,河西区拿出专项财政资金,为具有河西区户籍、年满60周岁的老龄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该保险项目采取无清单大保单统保的团体保险投保方式,符合条件的老龄人不需要个人办理相关入保、确认手续,便可以免费享受最高保障15000元的意外伤害赔付保额。两个多月来,已受理300多件,赔付6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