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江西居家、社区养老……南昌多元化养老托起幸福“夕阳红”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家家有老年人,人人都会老。面对日益突出的老龄化问题,近年来,南昌市各县区不断拓展养老的内涵,积极探索建设多元化、立体化的服务网络,试水更符合老龄人期待的养老方案,不论是不离巢的居家养老,还是不断完善的嵌入式社区养老,或是专业化的机构养老,都力求满足老龄人的个性化需求。

  东湖区:“时间银行”让居民高质量养老

  “天气凉了,被子还暖和不?我来帮你换床厚被子,晚上睡觉就不冷了!”12月10日早上8点30分,东湖区“时间银行”火神庙社区支行的志愿者袁荷花拎着刚买好的菜走进了老年人胡小玲的家。

  因小儿麻痹,胡小玲的双腿残疾不能行走,平时家里买菜、买药都是袁荷花代劳。见到志愿者的来到,老年人十分开心。“你们又来看我这个老婆子了,我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们。”老年人转过头,眼角有些湿润。“社区志愿者真好。每天都会来看我,给我扫地、洗衣服……你看这个厨房,都是他们给我收拾的。”老年人动情地数着一件件感人的事情。

  2000年前,袁荷花和胡小玲就是邻居,看着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袁荷花就主动扶她上下楼,帮忙买买菜、跑跑腿,这一帮就是20多年。“他们啊,就像是我的亲人,我的医保卡、银行卡都交给他们了,比亲人还亲哟!”胡小玲拉着袁荷花的手说,两人看起来就像是亲姐妹一般。

  火神庙社区党支部书记、“时间银行”支行行长陈金香告诉记者:“火神庙社区老年人比较多,60岁以上老年人有1080人,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126人,90岁以上老年人20人,还有两位百岁老年人。”

  临近年底,东湖区“时间银行”的志愿者们显得格外忙碌。为大力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东湖区于2017年10月在全省率先探索居家养老志愿服务“时间银行”模式,借鉴商业银行运作模式,以服务时间为交换媒介,鼓励60岁以上低龄健康老年人和其他志愿者,为社区80岁以上高龄和失能、失智、独居、失独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

  目前,东湖区范围内已经建立“时间银行”总行1个,分行12个,建成并投入运营“时间银行”支行113个,全区范围内招募系统注册志愿者3095人,开展社区公益活动6160次,志愿服务存时记录达5万余条,累计服务时长达到11万余小时。

  用今天的“奉献时间”,积累未来的“幸福时间”。东湖区还将持续完善“时间银行”管理网络,健全志愿者服务管理体系,做到点位建设标准化、公益活动质量化、为老服务常态化。

  西湖区:“智慧养老”让服务更人性贴心

  幽静的林荫小道,雅致的休闲庭院。这里就是已经投入使用的西湖区社会福利院二期项目。

  12月10日记者看到,这里不仅环境一流,而且设施完整、功能齐备,特别是借鉴发达地区经验,针对不同老龄人的需求,进行了特殊的适老化设计,如智能护理床、无障碍扶手、坐式洗浴装置等。为防止老年人走错房间,每个楼层的路标指引都按照不同的颜色进行了区分,并引入了智能化的户外电子围栏。老年人出门时,可实时监测其位置,一旦走出预设的虚拟电子围栏,呼叫中心可立即收到警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院内还针对失智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在全省率先打造了失智症单元照护区,由几个老年人组成一个“家庭”,帮助失智老年人搭建简单的邻里关系,助力他们缓解病情……虽然是政策兜底的公办养老机构,却处处见人性化的关怀,处处是精细化的服务。

  记者来到88岁的陈韵霞老年人的房间,她正对着房间里的一台智能音箱喊话,随即,欢快的音乐响起,她拉着老伴的手,开始舞动起来。陈韵霞介绍,在福利院,她每天都很忙,除了制作手工花、跳交谊舞,还学会了用智能手机。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这是陈韵霞老两口老年生活的写照,也是这家福利院老龄人生活的缩影。

  作为西湖区唯一公建公营的养老机构,该院在一期项目建成后,仅有180个床位,随着高标准的二期项目建设完成,西湖区社会福利院的床位增加到580个。已具备将部分床位向社会开放,接收其他有需要的老龄人入住的能力。陈韵霞表示,她先后住过多家养老院,西湖区社会福利院贴心的服务,让她感受到了公办专业养老机构的高水准,自己和老伴准备长期在这里生活下去。

  南昌县:“颐养之家”让农村老年人“食无忧”

  12月10日中午11:30,南昌县武阳镇前进村85岁高龄的程明香老年人缓缓步入村上的颐养之家,准备和其他老年人一起吃午饭。“大家赶紧收拾收拾,要开饭喽……”“好香呀,今天又是什么菜啊?”在颐养之家,记者看到,七八位老年人拿着餐具边聊天边排队打饭,一旁,还有一些打好菜的老年人分桌而坐正在用餐,现场其乐融融。

  “今天吃的是辣椒炒肉、青菜梗炒肉,还有南瓜叶、小青菜等,两荤两素一汤,平时还有其它菜式,一天一个样,天天都在换。”程明香老年人开心地告诉记者,在这里用餐,不仅吃得好,而且吃得放心。

  记者了解到,程明香老年人的子女长年在外打工,老年人的一日三餐成了家人的牵挂,和程明香老年人一样,村上还有很多老年人由于行动不便,常常陷入“买菜难、做饭难”的困境。去年3月,前进村传来好消息,空巢老年人、留守老年人,每月只要交200元就可以在村子新建的颐养之家吃中饭和晚饭,让村里老年人们不用自己做饭,还能在家门口吃到热饭,真正实现了“食无忧”。

  除了满足老年人一日三餐生活所需,“颐养之家”还配备了文体、健康服务以及休闲娱乐活动室等。饭后,老年人们或是闲坐拉家常,或是打开电视看戏曲,或是摆开棋盘对弈,一派其乐融融的和谐安逸景象。

  前进村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是否可以持续,有没有可以推广复制的经验?武阳镇工作人员付子芸介绍,他们主要采取财政补贴一点,村里拿出一点,爱心人士捐助一些,村民自掏一些的方式来解决经费问题,这样的方式可以保障资金来源,实现可持续运营。

  武阳镇开启的“党建+颐养之家”精细照管养老模式以村小组为单位,为7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精细照管,实现就近安置,解决传统乡镇养老院收住能力有限、集中供养水平低等问题。

  这是南昌县农村养老服务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南昌县聚焦失能特困老年人、政府兜底老年人和农村留守老年人三大群体,完善建立了“1+N+X”三级养老服务体系,“1”是指县社会福利院,“N”是指民办养老院、乡镇敬老院等养老服务机构;“X”是指颐养之家、社区嵌入式养老院等养老服务站点。截至目前,全县有养老机构26家、社区嵌入式养老院6家、养老服务站点327家。

  青山湖:“公建民营”比在家养老还安全

  12月8日,冬日的南昌寒风阵阵,青山湖社会福利中心内却温暖如春。数十名老年人在护理人员的带领下,或是在阅览室画图填色,或是在棋牌室打牌下棋,身体硬朗的老年人,则在舞蹈房跳起了广场舞。“这里环境好,服务更好,每天有专人量血压、测血糖,大家一起唱歌、跳舞、练书法……”说起青山湖社会福利中心,首批入住者之一的90岁的吴秋凤,对这个“家”颇为满意。

  为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青山湖区通过“公建民营、医养结合、合作经营”的模式,于2012年投资1.6亿元建立了全省最大的公建民营、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青山湖社会福利中心,通过招标方式引进浙江绿康医养集团转型为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从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医疗康复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吃、住、医、学、乐等全方位服务。

  针对农村“五保”老年人和城市“三无”老年人,该区由政府出资为他们安排床位并承担其他费用,实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 共0人参与
最新评论
养老资讯
最新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