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区养老 > 山东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破立”之路
目前,我国老龄人养老形成了“9073”的格局,即90%左右的老龄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龄人依托社区养老,3%的老龄人入住机构养老。
“居家社区服务是养老服务的基石,必须以改革创新的姿态破解难题。青岛是我国老龄化程度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和高涨的养老服务需求,给青岛养老事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难得的机遇。为此,我们积极探索推进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青岛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哲表示。
近年来,青岛市聚焦老龄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突出需求,创新发展理念,精准制定政策,通过融合政府、社会、机构三方力量,大力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加快居家医养服务适老化改造步伐,提高居家社区照护服务质量,初步形成了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问题:城市养老服务模式的矛盾
“十三五”期间,青岛市养老机构数量由196家增加至264家,养老总床位由5.2万张增加至6.8万张。然而,青岛市以往将兴办养老机构、发展机构养老作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主攻方向,机构床位增加了很多,但入住率始终不高。同时,机构、居家、社区养老三者之间缺乏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机制,传统意义上的居家养老因缺乏专业机构和人才的支持,专业化程度不高,混同于生活照料;社区日间照料服务功能不全、服务质量不高、运行机制不规范,造成了资源浪费。
此外,青岛市对政府兜底保障范围内的老龄人通过集中供养、购买居家上门养老服务等方式开展养老服务,仍有大量老龄人急需通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予以保障,而传统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对象主要为健康活力老龄人,主要服务内容为生活照料和文体娱乐,无法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服务。
“要破解以上难题,为全市老龄人提供专业优质、平价可及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就必须大刀阔斧地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进行改革。”王哲表示。
破题:打造医养结合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是系统工程,必须以政策体系强化支撑。青岛的城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以有限的公共资源投入、积极的政策扶持以及市场化运营策略,吸引庞大社会资本投入。在政策性扶持和社规划:会化运作中找到了最大公约数,实现了社会效益和”智慧养老社区“覆盖城镇社区经济效益双赢。”王哲认为。
《青岛市“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日前出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房屋设施是基础。青岛市在每个街道建设一处800-1000平方米左右的街炉,未来五年,青岛市将加强养老机构提质增效,实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可以满足服务家庭养现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总床位数的比例不低于老床位、中央厨房、助老餐厅、长短期托养、康复护70%。创新居家智慧养老服务提供方式,全面建设理、辅具器具租赁等基本功能需求;在每个社区建设“智慧养老社区”,支持企业和机构运用移动互联网、一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统一由街道级中心运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建设社区居家解决了城市养老机构分布不均衡、布局不合理、服务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实现“智慧养老社区”覆盖100%供需不匹配的问题。据了解,这些房屋来源是街道以上城镇社区,打造没有围墙的虚拟养老院。根据规划,青岛市将修编《青岛市社区居家养老社区闲置房产、街道租赁房产、新建小区配建房屋或服务设施专项规划》,优化养老机构功能及使用效率,者原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由街道免费提供给运营加大护理型养老机构补贴力度,支持普惠型养老机构组织使用。
真金白银的资金投入是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发展。对城市已建成的老旧小区由区市政府采取购务的基石。青岛市建立完善了普惠制的老年福利买、置换等方式按每百户15平方米予以解决,现有的体系、失能失智老龄人补贴、政府兜底对象购买服社区服务用房40%以上无偿用于养老服务,公建配套务、一次性建设补贴、房屋租赁补贴等五项资金补的养老服务设施无偿提供给非营利社会养老服务组织运营,行政事业单位的闲置用房优先用于养老服务贴机制。
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医养结合是核心。青设施。加强护理型床位建设,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岛市创新打造了医养结合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中心护理型床位全覆盖,所服务的日间托养、家庭床系,在门槛设置上,全市所有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位,根据服务对象能力状况实施运营补贴。全市城镇须具备长期护理保险定点单位资质,拥有专业的医每个街道建成一个街道(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疗护理团队,能够将高品质、专业化的医养结合服务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全市100%城市社区和90%农直接送到老年人家中;在服务对象上,出台《青岛市失村。组织实施经济困难老龄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能失智人员照护需求等级评估实施办法》,统一了民探索出台普惠型居家适老化改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