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为提升广大老龄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近日发布。《意见》提出,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促进资源均衡配置。从保险业角度来看,可以通过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与医疗服务机构合作提供社区服务等方式,助力老龄人更好改善居家养老体验。
着力居家养老保险公司进行有益探索
从当前我国现有的养老格局来看,大多数老龄人选择居家和社区养老。有数据显示,社会上90%左右的老龄人选择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龄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另外3%的老龄人则选择入住养老机构,形成了“90—7—3”养老模式格局,居家养老目前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是我国居民养老主要形式。
近几年,保险机构积极布局养老社区,以康养、医养为主要特色的保险养老社区正被越来越多人关注。不过,大部分保险公司养老社区项目面向的是中、高端客户,其入住门槛和入住后费用均处于较高水平,对于大部分老龄人来说,入住中高端保险养老社区较难实现。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邢炜表示,大部分保险公司的养老社区项目都采取投资规模较大的高端持续照护退休社区(CCRC)模式,但按照我国“90—7—3”或“90—6—4”的“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模式顶层设计,CCRC模式仅能覆盖3%或4%的老龄人群,这一模式很难达到普惠性质。他建议,保险行业要更加积极地探索健康与养老保障的结合路径,消费者在做养老规划时,考虑的是包括消费、投资、医疗、传承等一系列需求。
针对居家养老服务,《意见》提出,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以居家养老为基础,通过新建、改造、租赁等方式,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着力发展街道(乡镇)、城乡社区两级养老服务网络,依托社区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其中,街道社区负责引进助餐、助洁等方面为老服务的专业机构,社区组织引进相关护理专业机构开展居家老龄人照护工作。业内人士认为,对已经在养老社区领域有着相对成熟经验的保险机构来说,在居家养老领域提供护理、照护服务,保险公司同样大有可为。
事实上,尽管没有像投资养老社区一样广泛布局,但保险公司在居家养老方面已经进行了积极的尝试。近期,阳光人寿推出“阳光孝无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为老龄人提供“一揽子”的健康管理服务,其研发的“健康医+”智慧屏终端设备,内置看护系统、居家呼叫系统、居家健康系统、环境安全系统、定位系统,针对居家养老年人群,可通过对房屋进行适老化配置实现对老龄人全天候看护,同时,可以让不在老龄人身边的子女也能随时了解父母的身体状况。
有业内人士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切入养老市场还处于“单打独斗”阶段,此次《意见》较为明确地表明社会资本可以在居家养老领域所做的工作,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与社区、其他医疗服务等机构合作提供就近或上门服务,为老龄人提供更加贴近生活的保障,再由整个社区进行监督,居家养老或许可以成为保险公司另一发力点。
探索建立长护险制度或成为险企居家养老切入点
随着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有可能成为险企布局居家养老的另一切入点。《意见》提出,稳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指导地方重点围绕进一步明确参保和保障范围、持续健全多元筹资机制、完善科学合理的待遇政策、健全待遇支付等相关标准及管理办法、创新管理和服务机制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完善现有试点,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2016年6月,我国开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2020年9月,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正式启动为期两年的扩大试点阶段,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今年5月,为规范保险公司经营服务行为,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服务的通知》提出,保险行业借助自身在服务网络、人才队伍、专业能力、信息技术等方面优势,全面参与试点服务,形成相对完善的服务体系,满足失能人员护理服务需求。
在政策面的推动下,保险公司开始积极布局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以中国太保为例,该公司已累计承办59个长期护理保险项目,服务人数超过3500万人次,赔付人次超过了100万(单位是什么)。泰康保险则在22个国家级试点城市和22个非国家级试点城市,参与了长期护理保险的经办和服务,全面上线“泰照护”长期护理保险信息系统,覆盖将近3000万人,管理的定点服务机构超过1000家。数据显示,2020年,保险行业承办长期护理保险项目96个,保障人群达到4200万人。截至目前,全国49个试点城市已有1.34亿人参加了长期护理保险,累计享受待遇人数152万人。总的来看,试点启动5年来运行平稳、成果初显,但其覆盖面尚未铺开,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仍处于试点阶段。
对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瑞士再保险中国区寿险及健康险市场业务部负责人张永强分析认为,从需求端来看,相比于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需求,护理保险是一个较远期的需求,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发展这一类保险业务的主要障碍,特别是年轻人群会认为这种需求更远。从供给端来看,一方面,护理保险几乎所有的理赔发生在八九十岁,很多被保险人都是在八九十岁时才会出现失能或者失智的倾向。为了支持这些发生在未来的理赔,保险公司必须长期持有一定规模的资本金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