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城市养老服务应居家社区机构融合发展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2019年9月召开的河南省委工作会议确定全面实施河南十大战略,其中包括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抓实民生领域改革,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河南的老龄化程度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但是河南的工资收入在全国趋于垫底,养老消费能力不足,养老事业发展欠账,养老产业有势头缺后劲,城市养老服务难以满足养老需求,而城市社区挖潜空间很大,亟需大胆改革体制机制,事业产业相互促进,居家、社区、机构统筹考量,尽快实现养老服务规划目标。

  

  一、养老服务领域改革的历史与现实背景

  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经历了四个历史演变阶段:一是政府和家庭共担养老责任阶段(1949年—20世纪70年代末),二是养老服务初步市场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9年),三是养老服务市场快速发展阶段(2000—2012年),四是养老服务市场全面发展阶段(2013年至今)。以服务场所和服务来源为标准,养老模式可分为家庭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现阶段纯粹的家庭养老正在向居家养老转型,将来纯粹的家庭养老可能会消失而成为历史遗迹。

  截至202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全部人口的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亿人,占全部人口的13.50%,其中失能、失智、半失能老龄人总数已经超过5000万,占全部老龄人口的19%。2020年河南60岁以上老龄人达到175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6.98%。深度老龄化、快速老龄化和高龄化,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养老需求庞大而供给不足,如何又快又好地提供和保障基本养老服务成为政府面临的大课题。对此,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河南省政府2021年度工作报告在扎实有效保障改善民生板块中总结,年度新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2027处,但是离2022年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的规划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城市养老服务需求量不及农村,但是复杂性和痛感度高于农村。河南和全国一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是短板,而实践中的教训昭示,在公共财政投入有限和专业运营人员不足的情况下,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必须主要依靠养老机构才是可持续的。所以,养老服务居家社区机构融合发展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深入研究推动和完善。

  

  二、城市养老服务居家社区机构融合发展是根本出路

  养老服务发展走过了单纯依靠机构→逐步做实社区→延伸居家服务的历史阶段,现在到了链接三个空间、融合三种形式的历史关口。居家、社区养老是低成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根本出路,而机构养老的专业优势和规模优势是失能老年人和高端养老的优选,都是不可或缺的,三者既分工又合作。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是三大类养老需求和养老方式,对接三种养老服务提供方式,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从我国养老服务的实际需要以及发达国家社会养老服务发展的成功经验看,三者不应该是相互分割、孤立独进的关系,而应该是一体化、融合性发展的关系。三者各有侧重,各司其职、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共同服务于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国家战略,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为此需要改革体制并重塑机制,纠正一些偏狭,完善一些不足,填补一些空白。

  

  三、养老服务体系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对于居家、社区、机构三者在养老服务提供中的关系,政策的要求是,“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融合发展”。老年群体的实际养老状况是,“9073”或“9064”,即90%的人居家养老,7%或6%的人社区养老,3%或4%的人机构养老,但是养老需求的满足情况,在居家和社区领域比较欠缺,居家养老的服务提供方,主要是社会家政而不是社区。在过去的政策设计和实际工作中,三者大多是相互孤立、相互割裂的,2019年以后国家提出了融合发展,实际却没有真正落实。而从我国养老服务的实际需要以及发达国家社会养老服务发展的成功经验看,三者却不应该是相互孤立的(尤其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而是应该融合、协调发展。融合、协调发展包括共同进步的一体化发展和相互合作的互助发展两层含义。

  

  四、养老服务居家社区机构融合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一)养老服务供给呈现“哑铃形”特征

  养老服务的现状是,追求经济效益的市场化机构提供的高端服务和政府兜底的敬老院提供的低端服务多,普通老龄人消费得起、质量有保证的中档服务不足,政府服务普惠性欠缺,高端养老服务企业没有为中下层分忧的社会责任担当,政府对此的引导和规制欠缺。解决养老夹心层需要补足社区养老服务的短板。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共有养老机构38670个、机构养老床位491.8万张,机构空床、社区缺床现象普遍,服务供给呈现结构性失衡。

  (二)政策误导养老服务投资偏重机构

  从政府养老服务资金投向看,主要是以直接投资建设和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的名义,用在了养老机构和养老床位上,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方面,却少有政府资金投入。从社会资金投入来看,跟随政府补贴政策走,也是以投资养老机构为主,特别是投资于养老公寓、养老地产建设,更有甚者,形成了入门费400万、月消费近2万元的高端养老园区在多地出现,有过剩之虞。政策偏狭主要源于政府考核指标的设计懒政,只考核看得见的、好看好算的。政府的各种补贴和优惠政策偏颇也是重要原因,补贴项目多,补贴行为和养老服务需求方少。

  (三)城市社区养老设施数量少服务少

  自2013年开始,政府在城镇社区陆续修建了一些设施,但是,其效果基本未能达到设计初衷,多半是有名无实,大多数是空闲或改作他用。社区自营的基本都倒闭,机构运营的也多勉强维持。机构运营的持续性主要跟服务规模有关,30张以上床位才能盈利,而一般社区只有10张左右床位。2022年3月的调研显示,作为省会城市的郑州,多数社区没有养老服务,去居委会、办事处咨询也得不到相关信息,工作人员的回答是:“我们没有钱,上级没有要求。”

  (四)居家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 共0人参与
最新评论
养老资讯
  1. 山东香柏养老集团再次升级太和系统
  2. 山东香柏养老集团再次升级太和系统
  3. 北京太和养老产品线介绍
  4. 北京太和养老产品线介绍
  5. 北京太和养老系统助力御湖城老年公寓智慧化
  6. 通州于家务养老中心携手北京太和养老管理系
  7. 北京太和养老助力普祥养老
  8. 喜报-北京太和养老荣获智慧康养TOP20
  9. 北京太和养老软件打造海南省医养结合养老服
  10. 北京太和养老软件打造海南省医养结合养老服
  11. 北京太和养老软件助力西昌市博知爱社会服务

最新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