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江苏南京加快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微”改造托起大民生打开大市场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6月,江苏12部门联合出台《江苏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2-2024)》,提出到2024年底前完成政府支持的居家适老化改造不少于10万户。而南京先行先试,已有4万多户家庭受益。

  作为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南京年内要完成3600户失能、半失能困难老龄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半年将过,已有逾3100户家庭申请,进展超往年。

  在“敲”开老年人家门的同时,适老化改造打开了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的大市场,但也面临社会认知不足、企业缺乏标准等难题。为此,南京出台新政,加强政府引导,惠及更多家庭,激励更多企业。

  

  先行先试南京4万多户老年人家庭“大变样”

  “耿老,我们平台显示您刚有呼叫,您怎么了?”6月17日上午9点半,三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三槐养老”)护理员赵世英来到洪武路街道34标13号一户人家,一进门她就问道。

  住在这里的是83岁的耿典夫和老伴,夫妻俩都曾是演员,耿典夫后来改行做了导演,如今因病长期坐轮椅。他们唯一的女儿在深圳工作。

  “刚才不大舒服,现在好多了。小赵啊,谢谢你赶来。”耿典夫老伴对赵世英说。

  前不久,老年人家中完成了适老化改造:卫生间里加装了一字形扶手、防滑垫;厨房安装了烟雾、燃气和水浸监测报警器;房间里防撞条、感应夜灯等一应俱全。不仅如此,老年人床边还安装了智能监测设备,遇到问题只要按下紧急呼叫按钮,不仅能联系到子女,还能得到“三槐养老”线上服务平台的迅速回应。

  “这套房子是上个世纪80年代装修的,卫生间和客厅交界处还有高低落差,很不方便。”耿典夫的老伴对记者说。

  针对耿典夫家的实际情况,南京秦淮区通过购买服务,委托“三槐养老”进行改造,高低落差处转眼变成小坡道。“可以坐在防滑浴椅上洗澡,脚下还有防滑垫,垫子是橡胶的,赤脚站上面不冷不滑,柔软又安全……”耿典夫的老伴拉着记者进了洗手间,逐一展示。

  “Verygood!没病我要唱支歌。”客厅里,因瘫痪表达不清的耿典夫费力地往外吐字。愣了一下,众人都笑了。

  适老化改造是指通过对老龄人家庭的通道、居室、厨房、卫生间等生活场所,以及家具配置、生活辅助器具、细节保护等作一定调整或修造,以更利于老龄人通行、洗澡、如厕、休息等,缓解老龄人因生理机能变化导致的生活不适应,让老龄人避免受到人身伤害,并增强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早在2016年11月,南京入选首批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后,即将特殊困难老龄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作为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每年通过政府采购服务,在一户几百至上千元不等的改造费用额度范围内,免费提供改造服务。5年来,南京已有4万多家庭获益。

  南京的居家适老化改造遵循“一户一策”原则,实现精准匹配、个性服务,除了硬件改造之外,更加注重的是线下的服务和线上的信息处理,努力做到及时干预和处置风险。

  分散供养特困人群、城乡低保对象、低收入家庭等经济困难人群中的高龄、失能、重度残疾老龄人家庭,一直是南京居家适老化改造重点对象。5年来,各区又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将改造对象范围扩大至政府养老扶助对象中高龄、空巢独居、失能、半失能、重度残疾老龄人家庭和80周岁以上空巢独居、失能、半失能、重度残疾老龄人家庭。

  截至去年底,南京共完成42834户适老化改造,总共投入资金逾3000万元。

  

  风口已至“敲门砖”打开居家养老大市场

  “有了这个智能机器人,我在家就能看病。还有卫生间那个防跌倒的、床头那个看起床的,简直是24小时保姆!”家住慈悲社社区的黄奶奶在体验过智能监护后,竖起大拇指。

  在南京鼓楼区华侨路街道,80周岁以上空巢独居老年人,或者60-79周岁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失能半失能的空巢独居老年人,被列为重点保障对象。以慈悲社社区27名老年人为试点,该街道联合养老机构,尝试推行24小时智能监护。

  华侨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重点空巢老年人24小时智能监护落地试点、智慧系统上线开展服务以来,已发现并排除225条风险隐患,处理报警信息200余条,帮助老年人解决困难上百次,上门服务60余次。

  记者采访中发现,适老化改造正在成为居家养老服务进入老龄人家庭的“敲门砖”。

  作为养老服务“优等生”,南京居家适老化改造不断创新。《南京市“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提出,采取“政府引导+个人出资+企业让利”方式,推进老龄人居家实施适老化改造,对有改造意愿的失能半失能政府养老扶助对象应改尽改,引导普通社会老龄人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

  “更大范围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也是南京养老的严峻形势决定的。”南京市民政局一位负责人坦言。

  截至目前,南京有户籍老年人162.86万,老龄化率已达22.1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47个百分点。随着老龄化加剧,按照96%以上的老龄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现实格局,家庭对于适老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将会大幅提升。

  有业内人士给记者简单算了笔账:南京162.86万户籍老年人分属81.43万个家庭,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其中60%的居住环境不符合适老标准,南京共有近44万套房屋需要进行基础的适老化改造。每套改造费用按中间值5000元计算,市场规模超过22个亿。

  据人社部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老龄人口将超过3亿,居家适老化改造市场规模至少超过3000亿。

  不仅如此。在居家养老智慧养老中间,有了适老化改造做桥梁,未来更多的智能化适老用品将进入家庭,通过数字化手段破解部分养老困境,例如,自动感应灯具、智能手杖、防走失装置、安全监控装置等。在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发达国家,与智能化适老用品配套的综合养老服务已经实现常态化,前景广阔。

  

  道阻且长意识、标准滞后等难题还需各个击破

  “父母和我们一起住,他们身体还不错,家里装修挺好的,没有必要再进行改造。”家住南京鼓楼区小市街道的吴先生这样认为。

  持吴先生类似观点的市民还不少,特别是生活能自理的老年人,觉得改造很麻烦。

  适老宜居环境对老龄人来说本该是刚性需求,但在大部分老年人眼中却成了“奢侈品”。也有少部分人担心改造会破坏屋内原有装修,造成空间拥挤。

  “社会对居家适老化改造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知不足,是阻碍行业发展的最大难题。”江苏三槐养老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昊阳表示,企业不愿开展正常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业务,更愿意承接政府、养老机构改造项目。

  另一方面,家庭适老化改造已不算是新鲜概念,但想在市场上买到适老化产品、普通家庭进行更多项目的改造却并不容易。

  以卧床老年人最需要的护理床为例,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护理床品牌有上百种,价格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而真正标注老年用品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 共0人参与
最新评论
养老资讯
最新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