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龄事业 > 河南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发〔2000〕13号)和《河南省老年人保护条例》,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河南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一、河南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
《河南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省老龄事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一)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一是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的突破。目前我省已有43个县(市、区)纳入新农保试点,覆盖人口两千多万;二是城乡低保、农村五保老人供养等社会救助制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全省城乡低保人均月补助标准提高到不低于200元和不低于60元的水平;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年人均2000元。出台了《河南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和管理规范》,城市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规范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三是有效推进高龄津贴制度,部分市地的高龄老人已按月领取高龄津贴;四是全面启动贫困计划生育家庭户的帮扶活动并不断提高补助标准;五是全面落实离退休老干部政策,切实保障离退休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四轮驱动,不断完善,努力保障广大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二)老年人医疗保障得到加强。一是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省参合农民7651.48万人,参合率达96.51%,农村老年人的医疗得到保障;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新建了1万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已全部投入使用,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了就医场所;三是健康教育、重点人群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服务质量逐步提升。全省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46.4%,农村居民达37.53%。农村地区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村地区老年人基本医疗保障能力和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四是加大了为老就医服务力度。多数医院为老年人医疗保健提供优先优惠服务,并简化程序、建立绿色通道、提供陪同就诊服务等。
(三)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一是把老年服务设施的建设作为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河南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二是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普遍开展,截止2009年底兴办日间照料中心、托老站(点)等220所,为老服务内容和方式不断丰富,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老年人多方面的服务需求;三是养老服务机构得到很大的发展。政府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基本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资金投入机制,使全省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到3605家、238741张床位(其中:城市39348张、农村199393张),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43%。
(四)老年文体事业深入开展。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城乡老年人积极参与文化、教育和体育健身活动,讲究科学、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全省老年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和完善,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各类老年活动场所中,标准老年门球场2856个、老年地掷球场160余个、老年排球场56个、各种老年活动室13090个,以老年健身为主的文体活动中心(文化大院、文体苑)356个,其他体育设施2655个。利用现有资源广泛开展老年文体活动,已形成了经常性活动、重大节日集中活动、定期举办大型活动的老年文体活动制度,老年人已成为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主体,为建设和谐河南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广大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较好维护。各地不断加大《老年法》的宣传和执法检查的力度,通过采取设立维护老年人巡回法庭、老年人维权岗、签订老年人赡养协议、开展“法律援助在行动”活动等措施,使广大老年人得到了更多的法律援助服务,合法权益得到较好的维护。
我省老龄工作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养老设施和社会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与老年人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仍较突出;养老保障制度和老年医疗保障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老龄事业投入不足,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养老保障水平差距较大。
二、老龄工作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期间,我省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快。截至2010年11月,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19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2.73%,到2015年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579.4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5.71%。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将更加深刻。随着我省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每年约以3.5%的速度递增),呈现出规模大、增长速度快、高龄化趋势明显等突出特点,社会养老负担也越来越重,农村老龄问题加剧,农村老年人养老和医疗保障问题突出。“四二一”代际结构趋势背景下,对养老设施和社会照护的需求迅速增加,特别是在农村,随着劳动力的转移,老年人社会照护需求日益增大。随着经济转型和体制转轨,人们生活观念及人际关系的变化,维护老年人权益任务更加艰巨。“十二五”时期,既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老龄事业,直接关系到河南省和谐社会的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胡锦涛总书记在关于全面做好我国人口工作的讲话中指出:“要制定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和政策体系,培育壮大老龄事业和产业,建立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发扬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气”。为老龄事业的全面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中原经济区的战略目标,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完善老龄政策法规体系,健全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为老社会服务,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加大对老龄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健全老龄工作体制,努力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建立健全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老年人经济、医疗、服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居家养老管理系统、社区照顾和机构供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管理规范的老龄产业发展体系;逐步建立起基层组织健全、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社会参与广泛、合法权益有效保障的老年社会管理体系;加强和完善与经济社会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职能明确、协调高效的老龄工作体系。努力实现“六个老有”的老龄工作目标,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三)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一切以满足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