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申城老龄化程度加剧养老院"城挤郊空"现尴尬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申城老龄化程度加剧 养老院"城挤郊空"现尴尬


 
  公办养老院无床位,私立养老院又太贵;市区养老院紧张,郊区养老院不便……上海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不少市民感慨:为老人找家合适的养老院真难。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市区,养老院床位十分紧张,有的公办养老院甚至有人排队等候了四五年,而一些郊区养老院设施都很完备,却因为远离市区,很多老人不愿意前往,导致床位空置率较高。有专家建议,面对这样的冷热不均,必须转换养老思路,引导市民确立“居家养老管理系统和社区服务”为主、“养老院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把有限的养老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排队入院等三年好比一场马拉松

  排队等了近3年,中间也托人打了好几次招呼,但胡芳的父母至今仍没住进养老院。“好在老两口身体还可以,还能再等。”胡芳家住徐汇区,她和老公都是家里的独苗,平时夫妻俩既要上班又要照顾4个老人。3年前,母亲意外骨折,在床上躺了两个月,那段时间胡芳几乎没有一天睡过好觉。“每天下班先去母亲家,洗衣做饭忙到深夜才回家。”胡芳说,经历那件事后,她的父母提出要住养老院。

  和丈夫商量后,胡芳认同了父母的想法,但是在寻找合适养老院的过程中,夫妻俩却遭遇了难题。胡芳首先看中离单位较近的一家公办养老院,但因为床位紧张,要无限期排队,等有老人离开空出床位才可能入住。

  公办的住不进,夫妻俩转而寻找合适的私立养老院。在徐汇区转了一圈,胡芳发现很多私立养老院同样没有空置床位,不少养老院负责人建议她去郊区看看。“不少同事的父母都因为市区找不到养老院,住进了闵行等近郊养老院。”胡芳说,但考虑到自己没有私家车,到郊区看望父母不方便,夫妻俩最后放弃了这个想法。

  “父母在徐汇住了一辈子,老了住到郊区去,自己也不能接受。”胡芳说,在公办养老院报名后,她排队等了近3年,好比一场超长“马拉松”,按照目前情况,可能还要等下去。“公办养老院优先接受的是不能自理、生活困难的老人,我父母不在优先考虑的范围内。”胡芳说,她现在只希望在住进养老院前,父母不要生大病,这样夫妻俩的压力就小很多。

  案例

  民营养老院在市区扎根难

  位于虹口区的广济养老院是一家民营养老机构。由于租房合约到期,又没有找到新的下家,这家住着100多名老人的养老院面临解散(3月2日本报报道)。

  一个多月过去了,昨天下午,记者与养老院负责人取得联系,得知他们仍在寻找合适的场所。虽然房东没有给这家养老院太多的压力,表示不会急着让他们搬走,可以慢慢选址,但养老院的搬迁之路依然艰辛。“你们文章见报后,曾有几家单位找过我们,想和我们合作或收购,但愿意提供新址的很少。”养老院负责人表示,他们的理想状态是在现址附近找一个合适的场所,但至今没有找到。 #p#分页标题#e#

  有一些设在郊区的养老机构提出要和广济养老院合作,但这意味着要养老院迁出市区。“虽然我们也看过那里的环境,挺适合居住养老,但我们这里的老人很多在虹口区住了大半辈子,不愿搬到郊区,而且子女看望老人也非常不便。”负责人表示,从3年前,他们的养老院就处于满员状态。像他们这样的民办养老院,价位低、服务好又在市区是其优势所在。

  随着各种成本逐渐增加,新址又悬而未决,他们正面临三个选择:涨价、降低质量、搬到郊区。但这些选择都可能会导致老人离开,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很多住在市区的老人们不愿搬到郊区养老院。

  养老院陷纠纷老人受苦

  据了解,开设养老院有相当高的门槛。在闵行区民政局工作人员的案前,就有一件麻烦事等待处理,一家民营养老院因达不到门槛正和房东闹得不可开交。

  这家养老院的消防设施一直通不过国家验收,民政局责令其停业整顿。没有老人入住和国家津贴,这家养老院将怨气发到房东头上,认为是房东的过失造成消防检查不能通过,拒付房租和水电煤费,房东一怒之下停了这家单位的水电煤,双方撕破脸对簿公堂。

  近日,记者来到这家养老院,院方负责人说,他们已投入上百万来开办养老院,但现在却进退维谷,一边消防验收七八次未通过,正常业务无法开展;一边房东釜底抽薪,断了他们的水电。“他们就是想把我们赶走。”这位负责人把消防验收未通过的原因归罪于房东当时和他们签的合同有问题,造成他们进退两难。

  对于养老院的说法,房东嗤之以鼻,认为养老院方面是咎由自取。“是他们自己在施工时没有按照国家要求,才有了这个结果。”房东告诉记者,是养老院施工时变动了房屋结构,破坏了消防通道,而后又找出合同来怪他们,不支房租和水电煤费用,他们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才断了水电。

  双方目前已经对簿公堂,但记者看到,还有四五名老人在院里居住。对此,养老院解释说:这些老人对这里有感情,也没处去,不愿意搬走,由于房东停了水电,这些老人只能过着“晚上点蜡烛,吃饭靠外买,洗脸用矿泉水的生活。”

  房东对此说法勃然大怒,称这些老人就是养老院找来的挡箭牌,让“人道压力”逼他们让步。“原本这里住着几十个老人,民政局让他们停业整顿后老人都被转走了,没想到我们一停,老人又出现了。”对此,房东觉得非常遗憾,认为不论谁对谁错,都不该让老人夹在中间受苦。

  问题:盲目投资好事办坏

  对于闵行区民营养老院的这场纠纷,区民政局的态度很明确,国家对于开办养老院的标准不能降低,消防检验一日不过养老院就一日不能开张。对于仍住在院中的老人,民政局已责令该院尽快安置,如无力安置,政府将出面帮助其安置。“好事现在被办坏了”,闵行区民政局社会科科长袁月堂说,对于民间投资养老机构,帮助社会解决老龄化问题,政府部门是支持的,但盲目投资养老院,却可能得不偿失。 #p#分页标题#e#

  在先前的采访中,养老院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开养老院是不赚钱的,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

  疑问:养老院到底赚不赚钱

  袁月堂表示,客观地说,公办养老机构由于是政府出资,又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可以保证较低的收费和较好的设施和服务,主要的问题是养老床位供不应求,很难随时入住,有的老人在某些公办养老机构甚至预约排队了两三年还不能入住。而民营养老机构,完全不赚钱的生意可能没人会有兴趣,目前来看有微利可赚,虽然国家对于民办养老院有种种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但先期投入肯定超过政府补助,指望靠开养老院一夜暴富是不现实的,这份产业的特点是投入高,回报慢,但比较稳定,政府扶持力度逐年增加,发展前景广阔。

  “办养老院,出发点必须是公益心,而不是指望赚大钱。”袁科长指出,出资开设养老机构,必须考虑是否有实力完成先期投资,并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建设硬件和软件设施。如果以投机的心态能省就省,能混则混,肯定无法通过国家验收,这样不但得不到国家补助金,无法开张营业,连先期投入也可能会打水漂。

  袁科长表示,我国民办养老机构也是在近几年逐渐起步的,随着城市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一产业将越来越被重视,即便是微利,还是有很多人看好这一产业的前景,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提前占领阵地。

  对策:市区开办托老所

  市区老人多,但养老机构少;郊区养老院空,但老人不愿去。连日来,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养老机构负责人和一些老人子女都认为,是郊区和市区这种养老资源配置不平衡,加剧了市区养老院排长队的现象。

  但记者也发现,养老真正的难点,在于观念的转变和政策的引导。不能所有老人都拥到养老院去安度晚年,应该充分发挥家庭和社区的作用,把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留在社区养老,让生活不便需要特殊护理的老人顺利住进合适的养老院。在老年人密集的中心城区,设立托老所便是其中一个重要途径。

  专家观点

  鼓励老人在社区和家里养老

  “立足社区,整合资源,多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上海市福利行业协会副会长陈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家庭和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好了,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养老机构的压力。

  陈方表示,现在最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的是一些经济拮据,生活又无法自理的老人。但在很多养老机构里,如今却住着很多能生活自理的老人。如果社区能提供更好的上门服务,这部分老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 共0人参与
最新评论
养老资讯
最新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