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龄事业 > 老龄生活环境的“南腔北调”
人必须生活在相应的环境里才会感到舒适。与年轻人相比,老龄人对硬件设施的要求更高,也相对独特。社会环境是否适合老龄人生活直接决定了老龄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直接决定我们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效果和成败。因此,对生活环境进行调查并进行适老化改造也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刚性要求。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甜水园小区的张阿姨,在被问及对适老环境有何评价的时候说,她认为在北京,对于健康老龄人甚至是需要坐轮椅的老龄人来说,出行环境基本还算比较友好。像居民楼、银行、商场、公园基本都有坡道,可以供老龄人慢慢走。大部分马路边上人行道都很平整,适合老龄人散步。另外,大部分的地铁设施也还不错,除了一号线二号线等几条比较早的线路外,新修的线路基本都安有直梯或者扶梯。
然而,张阿姨认为,“衣食住行”中排在前面的“衣食”问题,仍有待改善。“老龄人不像年轻人,习惯用手机网购,买什么动动手指就行。对我们老龄人来说,购物最重要的是方便、便宜。可是,前几年北京市取缔了很多菜市场,而且,一些路边小卖店也关闭了,我们再买东西就不方便了。去超市买菜,一来一回起码一两个小时,路远且耽误时间不说,价格还贵了很多。”张阿姨说。
不过,总的来说,张阿姨认为北京的适老环境还算不错。毕竟,作为首都,北京拥有最好的医疗资源,这一点是很多地方都难以比拟的。张阿姨的老家在河北省的一个县城。“除了县里的中心地区,其他地方比较少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就拿道路来说,有的街道道路状况比较差,地砖翻起坏掉的情况也比较多。我们出去散步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脚底下,一不留神就可能崴脚。”张阿姨说,“而且,有的地方道路很不平整,老龄人如果是坐轮椅,出行很不方便,比较颠簸难推。”
除了这点以外,张阿姨还说,县里适合老龄人锻炼身体的地方也不多。“我们如果想去健步走或者跳个广场舞,还得走路半个多小时,很不方便。”另外,医疗资源方面,县城有一两家医院,老龄人的一般需求可以满足,如果遇到无法处理的大病,也只能转诊到北京去治疗。
不过,老家县城和北京相比,在购物的便捷性上倒是略胜一筹。“家门口就有摆摊卖菜的,出门不需要走多远就可以买到蔬菜和水果,这点很方便。”张阿姨说。
采访中,张阿姨还特别提到了农村地区。“我们那边农村地区整体的适老环境较差。公园是根本没有的。镇子上只有一条主街,其他的都是分支街道。这些分支街道甚至硬化都没有做好,一到下雨天,不少路面泥泞积水。我的老母亲自从必须坐轮椅后,就很少出街了。”
与张阿姨相比,在同一个小区生活的窦阿姨反馈就有所不同。窦阿姨家在江苏无锡。窦阿姨认为老家的生活条件对老龄人还是比较友好的。“最重要的是,老家的生活比较闲适,茶馆比较多。而且我们那边水资源丰富,气候温润舒适,适合老龄人生活。我在老家的时候,经常早上约几个老朋友一起去吃茶,听听评弹。有的时候还会一起去景区,生活比较惬意。对于那些健康状况比较差的老龄人,我们那里的医院也还不错,有几家医院可以选择。如果遇到难以处理的大病,也可以转诊到上海的大医院去。”窦阿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