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年照护人员缺口至少在1000万。”在日前举行的“2019南山峰会暨全球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策略论坛”上,老年照护人员缺失问题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据悉,“南山峰会”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三亚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来自全球十多个国家的专家和相关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峰会,并就健康老龄化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北京协和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王海涛在“康养人才培养与信息化建设”分论坛上表示,“2010年,国内失能老人数量有3000万,到2020年将高达4200万。”我国老年人照护的巨大社会需求,与相关人才匮乏的现状,形成强烈反差。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张恺悌,在本届南山峰会的对话环节上现身说法:“老年人失能后给家庭带来的影响,可以形象地说是‘一人失能,全家失衡’。”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会长范利对此说法感同身受,还由此开启了培养中国首批“老年照护师”的工作。
她认为,老年照护人员需要兼顾护士及保姆双重功能。为此,“老年医学培训中心”制订了“老年照护师”培训手册,并开设了为期三个月、480小时的专业培训课程。
据悉,目前第一批30余名由原医院护工或居家保姆人员为主体的“老年照护师”经培训已结业上岗。但30名与1000万相比显然不在一个量级。也正因为此,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人才培养已成为中国促进健康老龄化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而应对人口老龄化,不仅需要人才培养,还需要有政策制度、医疗技术、资金等诸多方面的共同配合,并形成合力。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呼吁,整个社会应转变观念,不仅应该以积极的心态看待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应该以积极的方式推动健康老龄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