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健康老龄化社会不仅要活得久,更要活得好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2.5亿、1.8亿、75%、4000万。这四个数字的背后,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5亿人,患有慢性病的老龄人口近1.8亿人,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失能和部分失能的老龄人口超过4000万人。

  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7岁,这反映了我国主要健康指标总体已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但老龄人整体健康状况还存在着患病比例高、患病时间早、“带病生存”较长等问题。《老年健康蓝皮书:中国老年健康研究报告(2018)》显示,预计在2015~2050年,全社会用于养老、医疗、照料、福利与设施方面的费用占GDP的比例,将由7.33%增长到26.24%。

  健康地活着、有质量地活着是新时代老龄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也是应对我国“未富先老、未备先老、未康先老”面临的新挑战。11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按照老龄人健康特点和老龄人健康服务需求,构建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环境在变,“老年友善”氛围渐成气候

  随着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的提升,慢性病高发成为一大挑战。在中国人口学会常务理事和副秘书长、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副主任陆杰华看来,健康老龄化在我国还需要突破一系列的瓶颈和障碍,如社会环境和政策的双向支撑体系尚不健全、与健康老龄化密切相关的长期照护制度尚未建立、整合型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仍不完善等。

  正是看到了我国老龄化“健康之路”上仍有一些“关卡”未打通,近年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老龄化问题,在政策支持、机构设置、改变理念等大环境上已采取了积极的行动,为实现健康老龄化社会打好“地基”。2017年3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推进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表示,在“适老化”工作的开展方面有一些抓手,如医疗卫生系统率先开展老年友善医疗创建活动,医疗机构率先进行适老化改造,进行老年友善服务,为老龄人就医看病提供便利等。

  在政策的指导下,健康老龄化的理念及社会氛围已发生了改变。“老年友善”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和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公共卫生措施之一,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及《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北京市卫生健康委2018年组织开展了老年友善医院建设工作。原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李彦梅表示,提供生命全周期健康保障、进一步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老年医疗服务质量、改善老年群体就医感受、满足老龄人不断增长的健康及照护服务需求,正是推动北京老年友善医院建设的初衷。

  在北京市首批老年友善医院之一的北京市海淀医院内,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看到,为减短老年患者排队等候时间,海淀医院在新迁址的老年内科门诊增加普通诊室至3间,专家门诊、老年房颤门诊也在此区域内。为了尽量让老龄人少跑路,医疗保健科还可为老年患者进行静脉抽血及快速血糖检查。由此一来,从挂号到就诊、缴费、抽血、取化验单、取药,老年患者可在二层门诊一站式完成。

  除了医疗机构的细节发生变化外,为满足广大老年慢性病群体的健康需求,北京市一些医疗机构开始转型康复医院。数据显示,我国现有2.7亿名慢性病患者和1亿名慢性疼痛患者,且发病率不断攀升。2016年,原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等九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强北京市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在转型为康复医院的北京展览路医院的妇科康复治疗室,记者看到一位老年妇女正在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展览路医院院长王雪松表示,出于周边居民居家康复治疗的需要,医院将增加门诊康复患者的比例。门诊提供的康复服务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居民居家养老的服务需要,这无疑也将促进医养结合的进一步深入。

  服务在变,互联网牵手让慢病患者享受“触手可得”的医药服务

  环境变了,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服务的模式也在不断创新,越来越便民快捷。在线慢病管理闭环的形成就为解决慢病管理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不久前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山东省泰安市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瞄准慢病管理线上与线下协同的痛点,泰安在慢病药品供应和慢病管理服务方面同时发力,实现了慢病患者的“院内+院外”“线上+线下”连续管理和医保支付,重构了全市慢病防控和混合支付生态,积极探索“健康中国2030”行动计划倡导的慢病全程管理。目前,集慢病诊疗、结算和药品供应于一体的慢病门诊药房,在泰安已经有23家,覆盖了泰安市大多数慢病患者,并全部接入泰山慢病互联网医院。据了解,泰山慢病互联网医院是全国首家获批互联网诊疗资质的慢病互联网医院,与微医的智能健康管理平台相结合,为患者提供线上慢病管理计划。

  事实上,除了山东泰安,我国多地都逐渐开始了相关尝试。

  慢病患者在家打开手机就能在线问诊,问诊买药费用可以在线医保支付,医生远程开方线上购药送上家门……上述场景在浙江省衢州市已变为现实。“据统计,我市慢病人口约30多万人,患者在医院复诊购药的挂号排队长、看病等候长、取药队伍长、问诊交流时间短、高值药品短缺等问题依然突出。”浙江省衢州市医保局局长王政理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介绍,今年6月衢州市出台了《关于建立衢州市慢性病门诊医疗保障制度的通知》,并明确参保人员可凭医疗机构的外配处方或互联网医院的电子处方到药店购买慢性病相关药品。

  在政策支持下,衢州市医保局与阿里健康探索构建慢病管理在线支付开放平台,试点推行互联网诊疗电子处方在线流转、医保在线支付,为慢病患者提供“互联网复诊+处方在线流转+医保在线支付+药品配送到家”全流程在线复诊购药体验,堪称“一次不用跑”。与此同时,依托阿里巴巴集团包括人脸识别、安全防攻击系统、医保资金流与信息流隔离等多项先进技术手段,最大程度上帮助政府确保了医保基金的安全。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衢州市医保局与阿里健康的这一合作,在实现慢病管理支付全流程在线的基础上,对互联网医院、配送药店、合作平台都具有开放性。目前衢州市人民医院和浙江衢化医院已可提供慢病全流程在线服务,华润衢州下属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可为慢病患者提供药品供应服务。“如何为慢病患者提供‘触手可得’的医药服务,减少其看病购药的不便,同时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这也是‘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新趋势。”阿里健康副总裁杨锋说。

  保障在变,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扩大试点

  除了通过互联网技术创新让广大慢性病患者就医更便捷外,如何为这一群体的健康消费解决后顾之忧也是不能忽视的问题。长期护理服务已成为老龄人群较为集中的诉求之一。数据显示,我国失能老年人约有4600万人,而得到专业照护的不到2%。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表示,财务保障和长期照护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关键。

  据了解,在日本、德国等国已经建立了长期护理社会保险制度,美国也有比较完善的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而我国目前仍未建立类似的制度,加之大多数失能老年人的支付能力不足,我国失能老年人的潜在需求很大,但有效需求不高。

  针对我国老龄人尤其是失能老龄人的现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2016年,人社部发布《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在15个城市进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探索建立以社会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在试点之初,明确提出资金来源主要由个人、社会、单位、财政、医保五方面组成。从试点情况来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运行较为平稳,已取得初步进展。山东省是试点的重点联系省份,青岛市作为试点城市之一,主要做法是在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内设立两个账户,一个是基本医疗保险账户,主要保障疾病救治;另一个是长期护理保险账户,将生活照料、功能照护、安宁疗护等纳入护理保障范围,侧重保障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护理问题。2017年开始,青岛市又把重度失智老年人纳入长期护理保障范围,在养护机构中实行失智专区管理,配有专业的人员提供饮食照料、睡眠照料、排泄照料以及情感照护、心理干预等服务,为失能老年人体面养老提供保障。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超过7.5万人享受到了保障待遇,赔付护理保险金约5.7亿元,基金的支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 共0人参与
最新评论
养老资讯
最新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