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老龄人如何融入智能生活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10月6日,一张无锡火车站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龄人提供“无健康码绿色通道”的照片火爆网络,并登上央视新闻的报道。而在不久前,全国各地时有发生的“老龄人因为无健康码出行受阻”的新闻也受到广泛关注。这些热点新闻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大批老龄人没能搭上信息化快车的困境。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人,但60岁及以上网民仅占6.7%。

  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

  “万一哪个键按错了扣了钱,或者在网上遇到骗子,那可怎么办?”杭州九堡街道的李奶奶近日在和记者聊起使用智能手机时无奈地说,孩子们都说要给她买个智能机,但平时除了打打电话,其它功能基本用不上。

  “虽然越来越多的老龄人开始学习使用智能设备,但是仍有不少老年人心存顾虑。”金华市卫健委人口家庭(老龄)处处长汪玉说,部分老龄人对智能设备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的心态,在医院中更是常见。

  记者近日在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的挂号大厅看到,各处醒目位置都张贴着智能预约就诊的操作流程,只要关注医院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就可以一站式线上办理。但是,人工挂号窗口和导诊台边仍然围满了老年人。“对于不少老龄人来说,智能设备操作复杂,容易对他们造成困扰。”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医生吴洁人说,比起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扫码支付,很多老年人觉得从钱包里拿出的现金才是真实的。

  记者还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要让老年人们在短时间内改变大半辈子的生活习惯并不容易,老龄人出门乘车仍旧习惯带公交卡,买菜等购物活动还是喜欢用现金,能主动适应智能生活的其实并不多。

  学得慢没人教太复杂

  对于积极拥抱智能时代的老年人来说,学得慢、没人教、太复杂成为了他们的苦恼。

  语音聊天、视频通话、转发分享、点赞收藏……在社交软件上,年轻人信手拈来的操作,对不少老龄人而言却是很难跨越的“数字鸿沟”。

  “不是没教过,也不是不想教,只是感觉每次花很大工夫教完,父母下次就忘得一干二净,所以我宁愿老年人有需要时帮他们操作。”李先生在年初疫情期间曾尝试教父母如何用手机买菜,像打开App、选择超市、查询菜品、下单付款,这些自己一分钟就能搞定的操作流程,对于父母来说,要教上好几遍,他们时不时蹦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似乎每一步操作都存在重重障碍。

  “用智能手机怎么聊天、怎么付钱、怎么拍好看的照片,女儿空闲下来的时候会偶尔教我一点,但是她太忙了,我一般不打扰她。”杭州的张爷爷对记者说,年轻一代忙于工作,让很多想要学习使用智能设备的老年人缺乏系统、专业的培训。再加上大多数老龄人使用的智能手机都是子女淘汰的,对于他们来说,这些智能机的操作并不简单,而且老龄人的手指较为粗糙,时常会发生老年人连按数下,触摸屏却毫无反应的囧况。为此,汪玉呼吁,市场亟需一台成熟专业的老龄人智能手机。

  “智慧助老”在行动

  智能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却无形中成为老龄人融入信息生活的一道屏障。“数字时代,不能落下那些年迈的身影,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正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今年10月是我国第11个“敬老月”,全国老龄委有针对性地启动了“智慧助老”专项行动,动员家庭成员、社区服务人员、志愿服务组织、老年大学等对老龄人开展智能手机使用培训;加强防网络诈骗、电子通信诈骗知识宣传,帮助老龄人掌握防骗知识和技能;鼓励相关企业加强产品研发,设计老年关怀版、一键进入的简约操作程序和便捷阅览界面等。

  同时,各地要积极搭建慈善募捐平台,广泛动员爱心企业、社会人士开展募捐活动,解决贫困老龄人无智能手机可用的问题;超市、银行、医院、火车站、地铁站、公交车等老龄人频繁活动场所,应保留必要的人工服务,满足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老龄人正常服务需求。

  本期健康周刊,围绕“智慧助老”话题,一起探寻老龄人如何更好融入智能生活的良方。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 共0人参与
最新评论
养老资讯
最新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