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老龄人面临“数字鸿沟”,智能时代等等“无G”老年人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今年10月是我国第11个“敬老月”。按照全国老龄委的统一部署,今年敬老月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智慧助老”。进入5G时代,全国仍有近2亿名老年人与互联网“绝缘”,因为不会用智能手机,他们面临出行、生活不便的窘境。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如何在智能时代下保障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泉州市从政府部门到社会各界都在不断探索和前进。毕竟,关爱他们,关心他们的现在,就是关注我们的未来。

  老龄人面临“数字鸿沟”

  信息化覆盖至社会的每个角落,给年轻人带来了不可斗量的红利,也造就了一条无形的护城河,把老龄人拦在城外。

  近2亿老年人不上网

  日前,一段“老年人乘坐地铁时因无健康码受到工作人员阻拦”的视频在网络热传。自疫情发生以来,老年人无健康码出行受阻的新闻时有发生,多次引发热议。

  当前,掌握和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越来越成为必备的生活生产技能。但一些老龄人特别是农村老龄人受知识、技能和条件所限,仍被挡在移动互联网的“门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其中农村网民规模为2.5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也就是说,有近5亿人是不上网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农村人口为5.516亿。这意味着,有超过一半的农村居民还没“触网”;与此同时,2019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388万人,60岁及以上网民占全体网民比例的6.7%,人数约为6056万人。照此推算,老年人里与互联网“绝缘”的仍不在少数。

  泉州人口老龄化加快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目前,泉州有上百万的老龄人口,同样面临着养老问题。

  按国际通常看法,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根据2019年6月老龄事业统计数字显示,全市60岁及以上本地户籍老龄人口110.2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14.51%。80岁以上老龄人口16.2万人,占老龄人口总数的14.70%。预计到2030年,泉州老龄人口将达180多万,呈现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特点。

  泉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约18%,全省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近15%。虽然和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比,泉州的占比相对较低,但因人口基数大等因素,泉州的养老服务仍面临着挑战,更要未雨绸缪。

  老年人的“无G”生活

  扫不明白的二维码、搞不清的线上办理、看不懂的数字电视、玩不转的智能手机……数据时代,互联网带来的种种便利在点亮许多年轻人生活的同时,也为一些老龄人创造出不少“鸿沟”。

  尴尬:玩不转智能机去医院遇“囧途”

  前不久,肖老伯收到了女儿送来的智能手机,“这下每个月到医院做理疗就不用愁了。”原来,此前他进出医院门诊大楼遇到了麻烦。根据医院规定,进出医院都需要出示“八闽健康码”,可他用的是老年人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无法安装手机软件。

  对于75岁的他来说,字体大、功能简便、自动报时,是他选择老年机的理由,“给我智能手机,我也不会用,太复杂了。”几年前,儿子曾给他购买了一款智能手机,用了没几天,就被他搁置了。他说,智能手机功能繁复,每次接打电话,都需要滑动界面、翻过各类软件,“经常没注意就点进别的地方,电话一直接不起来,着急。”

  本来用着老年人机,生活也没有太大不便。直到今年受疫情影响,健康码开始成为前往一些场所的必备条件,他才发现,没有一部智能手机实在不方便。

  上个月收到女儿的手机后,他自己前往医院,谁知又开始了一天的“囧途”。他在路边伸手招车,前后见到两辆亮着“空车”标志的出租车,都从面前呼啸而过,这让他纳闷。后来,他才明白,这些出租车已通过手机软件和其他乘客约好了行程。等了足足半小时后,终于有辆空车停下。可一上车,司机就提醒他要扫码支付,这让他又是一顿懵。

  到了医院,需要出示健康码。印象中操作起来并不难,但他就是想不起来如何操作,最后还是医院工作人员帮了忙。进入医院,导诊台护士问他有没有预约,要出示预约信息,他连连摇头:“太难了!”

  

  畏惧:智能机用两年看到“更新”就怕

  无独有偶,从安溪农村进城带孙子的陈阿婆也有不小的困扰。

  “幼儿园通知要出示健康码才能进入幼儿园,我不会操作啊。”陈阿婆的孙子今年入读幼儿园,她负责接送孙子。刚开学半个月,她只需拿着接送卡就能顺利接到孙子。但上周一次放学,幼儿园通知家长需出示健康码后才能入园接孩子。这打了陈阿婆一个措手不及,她不懂何谓“健康码”。

  记者在丰泽区某公办幼儿园门口遇到陈阿婆时,她和多位老年人一样被“八闽健康码”难住,有的老龄人智能手机用得不熟,有的则是用老年人机,他们只能待在校门外的角落干着急。

  陈阿婆让一名年轻的家长帮忙操作,发现手机没有下载软件。等下载好后,她又记不得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无奈之下只能打给儿子求助。

  记者看到陈阿婆可以熟练地跟儿子进行语音通话。陈阿婆说,她今年65岁,2年前就学会了如何使用微信,微信支付、发朋友圈、视频语音聊天都已经熟练掌握。原本,来到城里生活,她自己感觉没什么压力。但智能手机对她而言,依然只是一个与人沟通交流的工具。

  “智能手机经常出现‘更新’,不敢点,怕点错。”陈阿婆坦言,她根本不懂什么淘宝、抖音,手机里除了一个微信,没有其他任何软件。

  失落:越智能越不便感觉被“抛弃”

  “老年人看病预约会遇到种种不便,这对于无子女的孤老或者不同子女一起生活的老年人来说,情况尤为突出。”从事社区工作十几年的陈元丰深有感触,他曾做过一番调研,信息化技术应用突飞猛进,年轻人轻而易举地操作,老龄人却一头雾水。在他看来,医院挂号信息化给老龄人就医带来的“不便”,便是“数字鸿沟”的典型表现。他指出,对老龄人而言,类似的“不便”如今比比皆是:不会用打车软件,招手打不到车;没有智能手机,没法扫码点餐;不会用12306,逢年过节抢不到火车票……“这让包括老龄人在内的数字时代的‘弱势群体’感到,自己被‘抛弃’了。”

  “科技进步太快,我们跟不上时代了。”在晋江青阳街道霞行社区,100多位老年人乐享着每天的免费午餐。社区活动中心里,老年人有的看看报纸,有的打打牌。当记者问老年人们会用智能手机吗?老年人们都笑着说,智能手机挺复杂,他们很难学会。社区老年人会第一分会会长张金生告诉记者,社区里的老年人生活圈子都比较小,如果有智能生活的需要,都会让子女帮忙。

  业内人士指出,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技术越进步,“数字鸿沟”反而可能会越来越大,“这是一个近年来非常典型的问题,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共建共享老年友好社会

  在时代发展面前,需要从社会到家庭给予老龄人群体更多关注,在改进公共服务的同时,帮助老龄人尽快适应“互联网+养老生活”新模式。

  人性化措施方便老年人

  针对一些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形,国内各地出台了用身份证、市民卡、纸质健康证明等代替健康码的措施。记者走访中心市区也发现了不少针对老龄人的人性化措施。

  在泉州市区客运中心站,进站大门设置了两个通道,左侧为“绿码快速通道”,右侧为“下载登记通道”。记者看到不少老龄人因为无法出示健康码,在工作人员提醒下,只需拿出身份证来到右侧进行登记同样可以进站。工作人员表示,考虑到不少老龄人群体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便增设了一个人工服务通道。同样的做法,在医院、机场等场所都留出了人工服务通道。

  公交车是很多老龄人出门的首选。记者从市公交公司了解到,不同年龄的老年人可以办理敬老卡或者爱心卡,享受乘车半价或者免费待遇。从今年3月31日起,泉州市公交集团有限公司新增12条优待线,老龄人刷卡乘车优待线路达到86条。这为许多不会扫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 共0人参与
最新评论
养老资讯
最新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