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龄事业 > 别让换证过渡期给老龄人添堵
近日,广西南宁当地媒体曝出,多名老年人向其反应,老年优待证暂时停办后,他们虽然已满70岁,但有时乘公交车或进景区仍需要掏钱买票,难以享受到优待政策。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回应,因为机构改革,2019年12月起开始停办老年优待证,改由凭敬老卡享受优待。目前,敬老卡的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过渡期内,已办理的老年优待证可继续使用,未办理老年优待证的年满70周岁老龄人凭身份证就能享受免费乘坐公共交通等相关优待。
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公交,既可以满足老龄人的出行需求,也可以体现社会对老龄人的关爱。然而,一些老年人未能享受到优待的情况,反映出相关业务并未完全做到无缝衔接,在由此产生的“空档期”内,老龄人的实际需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卡片升级换代的目标应当是为了给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然而“空档期”的存在,却使敬老服务打了折扣。此次事件,无疑给相关部门提了个醒。在过渡期内应做好衔接工作,只有消除“空档期”,才能避免老龄人被遗漏在外,确保每一个老龄人的权益得到保护。
实际上,用敬老卡替代老年优待证,也不应该仅仅是换证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服务理念和内容也应该随之升级。老龄人凭敬老卡应该享受到更多便利服务,譬如就医挂号优先、获取养老机构服务和补贴等。除此之外,期待老龄人能够凭借身份证就能够享受到相关政策。毕竟,身份证完全具备证实老龄人年龄、身份的功能,而且也能免去老年人办证的诸多麻烦。既然如此,何不允许老龄人凭身份证享受相关福利?
目前,一些地区已经采用了以身份证替代老年优待证和敬老卡的做法。“身份证替代老年证”显然益处多多,不仅便民、利民,而且也节省了公共资源。期待这样的敬老思路和做法能得到更大范围的普及,为老龄人带去更多实实在在的便利。当然,无论是身份证还是敬老卡,一定要做好两点,一是要让老年人使用起来更便利、更便捷,二是要为其赋予更多权益,让老年人有更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