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关注老年群体,特别针对老龄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码上”迷失现象,提出了“加大产品适老化设计、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温度、成年子女主动关爱父母”等建议。
丁佐宏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说,当前中国有两亿多老龄人,而且老龄化趋势还在加剧。然而,在智能化、数字化的时代,不少老龄人因为手机安装APP、扫码等原因,无法进出菜市场、超市、公园等公共场所,出门办事都遇到困难,在“码上”迷失了。
他认为,这主要是由老龄人所用的技术设备、互联网服务提供缺陷及认知结构等因素所导致。首先,许多地区的老龄人使用的是“老年人机”,缺乏手机扫码等智能功能。其次,一些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未能顾及老龄人的使用习惯和需求,其结果是老龄人被挡在了科技大门之外。最后,还有一些老龄人担心上当受骗,对扫码特别是扫码支付存在戒备和排斥心理。
为此,丁佐宏委员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对产品要加大适老化设计。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切实解决老龄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提出尽快出台一批解决老龄人使用智能技术的有效措施,切实满足老龄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这是从国家层面,传递了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的信息。
对于功能复杂的智能手机,建议手机制造商和APP开发者,在产品的研发和设计阶段,能够针对老龄人的身心特点,推出更加人性化、精细化的老年模式,提供方便老龄人使用的定制化智能产品,让他们能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是政府公共服务保留“老办法”,不应“一刀切”。他提出,提供公共服务的单位和部门,要研究老年群体的所需所求,特别是要留出足够的人员,以老龄人喜欢的、习惯的“老办法”提供优质服务。比如像银行、铁路、公共交通等单位,最好能精准划分服务对象,给老年群体预留出一定的资源,特别是老龄人越来越离不开的医院,不要预约、挂号等一切都在网上办理。
同时,他建议基层政府、街道加强对现有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及志愿者服务团队的管理,面向老龄人积极开展智能手机操作的培训普及,别让新技术成为他们生活中的“绊脚石”。
三是成年子女要主动关爱父母。年轻一代要少当“低头族”,多与父母交流。在陪伴老年人的同时,付出足够的时间和耐心用技术反哺老年人,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新设备、新技术,使老龄人也能享受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成果。这也是孝敬老年人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两代人沟通情感、增进亲情的好机会。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丁佐宏曾建议,在常态化防疫形势下,清理各种“散装码”,防止所存信息被滥用。一年以来,各地积极推行“健康码”全国互通互认,为疫情期间人民的出行带来切切实实的便利。
“去年我关注了‘散装码’问题,现在智能手机普及,出门办事都要安装各种各样的APP和扫各种各样二维码,这些日渐成为了老龄人出行办事的拦路虎。每个家庭都有老年人,不让他们与时代脱节,需要全社会达成共识。”丁佐宏委员在谈到今年建言初衷时表示。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切实解决老龄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便利老龄人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通知》明确指出,集中力量解决老龄人在日常使用智能化产品、享受智能化服务时遇到的困难,持续推动充分兼顾老龄人需求的信息化社会建设,切实维护老龄人在信息时代的合法权益。
“相关政府部门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相信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会让老龄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丁佐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