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龄事业 > “等一等”老龄人,期待释放更多善意
近日,网友戴女士在微博上发了一张图,配文仅三个字:“无锡。善……”没想到,这条微博引来3万多转发、超19万点赞。该图显示的是无锡火车站对使用老年人机、没有手机、没有微信、不会操作等无法出示健康码的旅客,开辟了一条专门的服务通道。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老龄人与信息化社会之间的鸿沟有扩大之势。在疫情防控期间,越来越多的生活需求需要在线上完成,健康码也成为很多场合的刚需。有的老龄人因无法出示健康码而出行受阻,甚至因此引发冲突的新闻并不鲜见。在此背景下,无锡火车站的这条微博被网友点赞也就不难理解了。这是社会对老龄人群体的善意,体现了信息化时代的人文关怀。
就在前不久,浙江杭州一个女孩为外婆手绘了一份“微信使用说明书”,内容详细、图文并茂,打动了一众网友。这是个体为填补“代沟”所做的努力。手绘说明书的女孩和无锡火车站广受赞誉,一方面是网友被这份贴心、暖心所感动,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份贴心、暖心目前还很稀缺,是老年群体亟需的社会善意。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04亿,但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为6.7%。而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到2019年底,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约为18.1%。据此推算,有上亿老龄人没能及时搭上信息化快车。
数据对应着的,是无奈的现实场景:医院里,因为不懂预约挂号和自助缴费、取检查报告干着急;餐厅里,因为不会扫码点单只能求助服务员;不会网络约车,只能看着别人预约的出租车经过……所幸,他们的困境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呼吁“等一等老龄人”的声音越来越多。
时代滚滚向前,科技也只会前进,不会后退。呼吁“等一等老龄人”,并不是让社会止步、停下来等待老龄人,而是指社会应正视老龄人的现实需求和部分群体在信息化时代的实际困境,不能漠视他们的需求。正如一条被高赞的网友评论所言:“一个城市的温度,体现在如何对待那些被遗忘的少数人”。这是社会文明的标尺,也是检验发展成色的试金石。
要解决老年人与网的矛盾,需要老龄人与信息化时代相向而行。一方面,活到老学到老,老龄人要有主动“触网”的意识,争取登上信息化的列车;另一方面,社会要为老龄人学习提供更多元化的渠道。多一些耐心,像杭州女孩那样多想办法教家中老年人玩转手机,是最直接的办法;社区和公益组织开办免费学习班,教老龄人使用智能手机,这些都是有益尝试。
但无论如何,信息化时代难免有“不懂网”的老龄人,如何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和体面生活,是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我们不仅给偶发的社会善意点赞,也期待着逐渐补上刚性的制度善意,形成长效机制,让老龄人“无障碍”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