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数字化路上,等一等老龄人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生活变得越来越数字化、智能化。但不少老龄人却因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设备,被“数字生活”关在门外。

  不会用手机,看个病都难

  11月,初雪过后的北京寒风刺骨。一大早,北京某三甲医院的门诊大厅已熙熙攘攘。74岁的赵阿姨手里提着从老家带来的检查资料,坐在靠墙的小马扎上焦急等待。

  “侄女去约CT了,让我在这儿等她。多亏了两个孩子帮忙跑前跑后,我才能来这儿看上病。”赵阿姨是山东潍坊人,头一天刚从老家赶来。平时智能手机用得不多,预约挂号、异地医保办理都是两眼一抹黑。“女儿和侄女都在北京工作,工作忙,平时尽量不想麻烦孩子。可要是没有家属的帮助,连看个病都难。”说着,赵阿姨叹了口气。

  过了一会儿,赵阿姨的侄女李女士拿着检查单气喘吁吁地回来了。现在医院都“追求电子化,别说老龄人了,连我们都得研究半天,好多叔叔阿姨对着机器发愣。分诊部的医生都说技术更新太快了,对于老龄人来说就更困难一些。老龄人身体不好,想尽量缩短就医时间,可这样的设置花费的时间有时比排队还久。”李女士说。

  记者现场尝试了一下网上预约挂号。从下载医院App,到注册、关联就诊人、预约挂号,全程用了10分钟以上,其间还经历了3次误触而退出重来。

  “如今不接触网络,连去医院挂号都难。”家住北京的吴大伯说,尽管医院有互联网挂号步骤说明,但这次记住了,下次又不会了。“如果有可能的话,尽可能给老龄人开一个特殊的通道。导医员很忙,老龄人来看病都很着急,这点能够解决就会好一些。”

  夕阳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近期开展的老龄人智能社会融入调查显示,仅有不到10%的老年人独立上网预约挂号,超过一半的老年人由家人、朋友帮助代为预约,近四成的老年人依然选择自己去医院人工窗口挂号。一边是不断加速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一边是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如何让2.5亿老龄人共享智能技术的便利,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迫切需要找到答案。

  超六成老年人没有触网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5亿,占总人口的18.1%;65周岁及以上人口1.8亿,占总人口的12.6%。其中,超过1.8亿的老龄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就医成为这部分老龄人的“刚需”。

  那么,有多少老龄人是网民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9月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亿,其中60岁及以上的网民占10.3%。简单计算可以得出,老年网民为9682万,不到2.5亿60周岁及以上人口的四成。换句话说,超六成老年人碰到网上预约挂号、手机支付等场景时,可能不会操作。

  为什么会有超六成的老年人没有上网呢?《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和设备不足是非网民不上网的主要原因。

  “平时孩子不在身边,即使在身边,一大早就出门上班,也指望不上他们。”“学也不是不行,但我更想把时间用在娱乐、体育上,不想花太多精力学手机。”采访中,不少老年人有类似的想法。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表示,我们既要欢迎智能技术有效推广应用,同时要合理保留老龄人以及相关群

体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生活习惯的人们特别是老龄人的日常生活需求。

  “一个都不落下”

  专家指出,让老龄人等相关群体更好地融入智能社会,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深圳大学数字代沟与数字反哺课题组周裕琼认为,在推动各种数字化便民制度的同时,要给出“非数字化”的代替选项,为主观上不愿意或客观上没条件上网的老龄人留下传统窗口和通道。同时,家庭成员要做好老龄人数字生活的“带路人”,帮助他们体会数字化生活的乐趣。

  事实上,很多医院都为老龄人保留了人工窗口,满足老龄人现场挂号的需求。但是,仅有这些还不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李晓北认为,细节可以不断优化、改进,但解决老龄人就医的“数字鸿沟”难题,最根本的是要针对各类与老年患者相关的疾病群,建立一套完整的救治体系,形成闭环的医疗服务。

  “三甲医院在这个体系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但并不能扮演所有角色。很多老年性疾病都是迁延的、慢性的、长期的,对这些疾病的治疗要有一个完整链条,相互之间不能分割。”李晓北说,三甲医院应作为核心医院,带动周边的二级医院、社区医院,组成一个联合体,把医疗资源更合理地利用起来,让老龄人不用有一点病就跑大医院。

  一些医院已在这方面发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与社区医联体形成联动机制,有挂号看病需求的老年患者可通过所在社区联系医院预留号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也开通了社区预约转诊功能,方便老年患者就近预约挂号。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透露,下一步,将在全国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在医疗机构中推动形成友善的管理、服务、文化和环境。同时,充分发挥全国老龄办职能,大力开展智慧助老行动。通过建立机制、加强培训、宣传推广等措施,让老龄人能够用得上、用得好智能技术。“绝不能让一位老龄人因为智能技术的运用而挂不上号、看不成病、办不了事。”

  还有专家呼吁,互联网平台要开发“适老化”新媒体产品,从操作界面、使用步骤等考虑老龄人的实际感受。记者了解到,工信部将重点推动与老龄人、残疾人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站、手机App的适老化改造,鼓励企业在智能设备上提供“老年模式”“长辈模式”等。同时,央行引导金融机构用好智能技术,指导市场机构从界面、操作等方面入手,提升支付产品的便利性。交通运输部则提出,在医院等老龄人出行集中的场所推动设置出租汽车停靠点、临时候车点以及临时叫车点,并且提升网约车的便捷程度。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 共0人参与
最新评论
养老资讯
最新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