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甘肃省政协“健全我省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专题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几个紧要问题的建议

  省政协常委、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侯文彬

  一、把老龄事业作为践行党的执政理念来有力推进。要把真抓实干作为对各级党委政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政治态度来看待,及早、综合、科学应对,不断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氛围。

  二、把老龄事业作为全面执行省“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任务来落实。党政主要领导要作为“一把手”工程来安排实施,围绕“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要求,亲自联系本地区养老项目,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三、把尽快完善建成一批养老机构作为硬性任务大力推动。加强区域性敬老院建设,推进农村敬老院改造提升,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能力;推动城市公办养老机构与农村特困供养机构对口支援合作机制。

  四、把创新完善养老工作格局作为突出问题来抓紧。加强老龄人权益保障法规宣传教育,强化维护老龄人合法权益观念;重点做好特殊困难老龄人群体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推进老年教育创新,推进体医结合。

  五、把农村易返贫老年人户作为重要方面来关注。及时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兜底保障;倡导农村家庭养老传统,制定优惠政策;建立完善农村老龄人组织工作;探索农村老年人邻里互助照料模式。

  六、把养老机构“医养”为主体的工作抓实抓细。搭建以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的以“医养”为主的社区、家庭健康服务平台;鼓励到医养结合机构工作,将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医师多点执业范围;出台奖励扶持办法;在高校开设养老护理等专业,提供专业人才。

  七、把建设一批综合性功能齐全的养老机构作为紧要任务来推进。对全省在建养老场所认真排查,对国家在我省的养老示范项目进展缓慢或无法在建的要逐一分析,认真解决,让项目在我省尽快启动使用;提升城乡公共普惠型养老服务供给;建立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完善医疗、养老保险体系,拓宽康复养老经济渠道。

  八、把老龄事业机制体制纳入工作创新之中来谋划。按照省上养老服务规划和政策,构建高效管理运行体系;完善评价机制,建立台账,明确任务清单和完成时限;加强数据库建设,开展人口形势分析和动态监测,推进人口大数据研究应用;加大监督力度,强化追踪问效,将工作纳入政府政绩考核。

  九、把养老机构多元化投入充分开展起来。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大省级财政投入,提高应用彩票公益基金比重,盘活用好省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基金;加大对养老服务投入,加快建立以失能照护为主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健全面向以经济困难为重点、成本可负担、质量可靠的普惠型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省上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市场和行业标准,加强老龄产业竞争力,长效有序发展。

  建立基本医疗+职工互助保障全覆盖的职工互助保障模式

  省政协委员、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包俊宗

  1993年,全国总工会创办了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依托地方工会设立办事处,以广大职工尤其是中低收入职工为主要服务对象,重点开展职工住院医疗、大病、意外伤害互助保障活动。到2019年底,互助保障活动实现了全国31个省(区、市)全覆盖。职工互助保障逐渐成为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补充。我省于1995年启动了职工互助保障工作。截止2020年底,全省累计参保会员73万人(次),互助费累计收入3.1亿元,累计支出2.9亿元,未到期(未决)互助金2400万元。其中,共为22万人(次)支付互助金1.68亿元、发放救助金和慰问金562.7万元,开展各类职工健康公益活动支出769.46万元,年均工作经费支出250.13万元,提取赔付及服务准备金7091.58万元。

  实践证明,互助保障活动有效缓解了职工在患病与遭受意外伤害后的实际困难,提高了职工抵御风险的能力和社会保障水平。

  201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规定:“国家建立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商业健康保险、医疗救助、职工互助医疗和医疗慈善服务为补充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2020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将医疗互助纳入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改革发展目标,支持医疗互助有序发展。为推动职工互助保障活动取得更大成效,上海、广东、北京、浙江等地通过出台文件等形式,给职工互助保障活动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但是,受经济基础较弱、企业工会经费有限、组织推动力度不够等因素影响,我省职工互助保障覆盖面不高,全省有工会会员429万人,2020年全省参加互助保障的职工仅为33.39万人,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参保29.1万人,企业参保4.28万人。为此建议:学习外省经验,将扩大职工互助保障覆盖面,建立基本医疗+职工互助保障全覆盖的职工互助保障模式,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加以推进。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议省政府办公厅制定下发关于加快推进职工互助保障工作的通知,将职工互助保障纳入全民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在用人单位设立补充医疗保险资金,对困难职工群体和“三新”就业群体职工赠送职工互助保障,丰富优化职工互助保障内容,加大推进力度,进一步扩大覆盖面。

  二、建议省医保局、中国职工互助保险会兰州办事处联合制定技术文件,对接职工互助保障业务系统与医保系统有关数据,实现赔付数据快速比对、及时处理,为参保职工提供一站式医疗保障互助金支付服务。

  三、进一步加大经费支持力度。针对困难职工群体、新就业形态群体暂无法参保的实际,省财政和各级工会筹集资金,每年为20万名困难职工、新就业形态群体职工赠送职工互助保障。

  建立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省政协常委、省九三学社一级巡视员张鸣实

  一、系统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一是系统布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综合示范养老中心,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社区养老服务站的多层网状结构,增加覆盖度和便利性。二是出台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办法,新建住宅小区严格按照标准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有效落实,确保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100%。三是大力实施国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项目,投资建设公办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四是政府购买服务,组网运营连锁化、标准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提供失能照护以及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等服务。

  二、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大力实施国家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含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项目。通过中央财政每张养老床位投资15万元,不足部分市县财政补齐的办法,建设一批500张位的国家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提升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护理能力,强化对失能失智特困老龄人的兜底保障。

  三、扩大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一是投资支持养老服务骨干网建设,夯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发展集中管理运营的社区嵌入式、分布式、小型化的养老服务设施和带护理型床位的日间照料中心,支持连锁化运营,增加家庭服务功能模块,强化服务能力,增强养老服务网络的覆盖面和服务能力。二是投资支持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医养结合能力突出的养老服务机构,完善长期照护服务的标准规范,加强专业护理人才培养储备,打造“互联网+养老”服务新模式。加快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建设“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信息网络,打造多层次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提升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服务水平。试点建设一批社区医养融合康复服务中心,重点为社区(乡镇)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集中或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提升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三是支持党政机关和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 共0人参与
最新评论
养老资讯
最新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