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龄事业 > 老龄人成为网瘾,还是说进步了?
近年来,由于部分老龄人存有过度的沉迷网络,不仅有害身心健康,甚至还会被不法分子存在诈骗的可能,这一现象应引起关注。虽说这些老年人长期刷手机,有时他们也不想玩了,但又管不住自己。比如,熬夜躲被窝里看抖音、生病住院还在瞅屏幕、切菜盯手机结果受伤……虽然手机能为老龄人社交带来了快乐,但长时间沉迷不仅会让老龄人的健康雪上加霜,还会产生很多社会性问题。
其实,帮助老龄人顺利地融入数字生活,是提升国民生活水平,也是老龄人未来生存、生活质量的一桩大事。那么,在老龄化进程不断深化的社会里,如何去发现他们更多困惑,满足其更多物质及精神需求,这就是”全社会都应该好好思考并努力付诸实践。虽说之前有报道,若干老龄人正在被互联网抛弃、甚至成为“数字难民”,这怎么突然又有了网瘾?
事实上,当下出现在商店买东西被拒收现金,这让老龄人为此焦虑,便成了日常购买“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障碍,但在浏览网络短视频时,时常出现一些直播卖货被带入,倘若是不对主播推荐的商品进行完善,极有可能会给这些群体带来伤害。或许正因是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日常人们过多的是通过线上购物,从而影响到老龄人掌握移动支付、订外卖、网约车、网上办理生活缴费业务等畅游网络生活的技能。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50岁以上网民群体占比为26.3%,人数达2.6亿。这意味着需要海量适应老龄人群体的互联网产品,以及更加友好的互联网环境。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属于互联网的局外人或边缘人,正因为有身边的年轻人的举动这给他们带进了网络世界,比如刷短视频、玩手游赚金币积分等形式,但离真正融入数字生活尚有不小距离。因此,对于缺乏互联网认知老龄人,若要想融入网络世界却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则因为缺乏陪伴、精神空虚,从而不时会在互联网上寻找寄托,也有人因对五光十色的网络乱象缺乏辨别能力,而遭受来自互联网的伤害,比如对部分直播带货的“剧情式营销”常常信以为真。
总的来说,互联网为老龄人提供了与现代社会接轨的机会和可能,老龄人也在力图用新的参与方式来强化自己的社会身份,并努力融入社会——老龄人这个层面的诉求,应该被正视。如网上挂号、移动支付等基本技能,,因此,还需要更加完善的技术应用方面,绝不能以赤裸裸的逐利目标而将老年人当成“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