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桂声网评破解老龄化难题,需要社会合力共治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意味着进入老龄化;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目前全国有149市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其中有11个城市已经进入超老龄化阶段,分别是南通、资阳、泰州、自贡、乌兰察布、南充、抚顺、德阳、内江、眉山和丹东,主要来自苏中地区、四川、辽宁和内蒙古。

  为何是这些地方率先成为超老龄化城市?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苏中地区的城市过去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占比较高,并且这种低出生率惯性一直延续至今。二是苏中地区周围有更为发达的上海、苏州等地,年轻人流出较多。这也是四川、辽宁部分城市进入超老龄化的原因。

  随着强省会策略的实施,省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四川的大多数地市人口大量流入省会成都,这就导致了周围城市人口的锐减。与四川不同的是,虽然辽宁的普通地级市的人口也有不少流入沈阳和大连这两个副省级城市,但这两个城市,也均处于深度老龄化阶段。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东北经济下行,就业机会不多,因此年轻人口持续外流。事实上,东北三省共36市已经全部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超老龄化城市和深度老龄化城市的出现,展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均寿命大幅度增加。然而,在看到成就的同时,更要看到,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一个我们从未遇见过的新课题,如何保障这些城市的老龄人生活水平,如何实现这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难题。

  对于老龄化城市而言,不只是年轻人的流出、劳动力的流出,还会有更多方面的影响。年轻人要在流入地安居,购房是第一位的,很多时候,这就需要老龄人的支持,这是财富的流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老龄人已经习惯了节衣缩食的生活,这会引起消费的萎缩。老龄人大都不再直接参与创造财富,这会直接减少地方的财政收入。这些因素的相互交织,是否会影响地方对老龄人的公共支出,从而影响到老龄人的生活水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地方思考,也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社会合力共治。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 共0人参与
最新评论
养老资讯
最新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