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龄事业 > 网瘾“老龄化”治理需“三管齐下”
提到沉迷网络,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都是青少年,然而近年“网瘾群体”出现了“老龄化”趋势,“银发低头族”在增多。过度依赖社交媒体和网络群组,刷手机昼夜颠倒、茶饭不思,成为一些老龄人的日常生活状态。
这一趋势必须正视。网瘾群体“老龄化”的危害,一点不亚于“低龄化”。老龄人身体本来就需要休养,一旦沉溺上网缺乏休息,注定会伤害身体;其次一些网络平台存在陷阱,坑老现象防不胜防。
现在很多年轻人忙于工作忙于应酬,部分老龄人成了空巢老年人。如果他们缺乏亲人交流,也就更容易在虚拟世界寻求慰藉。老年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作为老年人的子女,一定要在这一趋势中,意识到自身责任的缺失,从而忙里偷闲,放弃一些不必要的娱乐、社交、应酬,多给老年人一些陪伴。
正视这一趋势,也需要相关部门重视。老龄人上网问题不应被简单归咎于老年人自身,更不能因噎废食、否认老龄人接触网络新事物的意义。相反,应该意识到,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助于突破传统空间限制,为实现积极老龄化、提升老龄人福祉创造新的机遇和平台。进而言之,当60岁以上网民在中国10.11亿网民规占比达12.2%、约1.23亿人时,政府部门要意识到责任更加重大,从而不断加大治理力度,打造出适老化网络生态。
同样,当这一趋势引发关注,老龄人本身更要加以重视,清晰意识到有“度”触网能保持精神活力,而无“度”触网则会损耗精气神,直接受伤害的是自己的身心。从而,本着对自己身体负责的态度,适当拓宽或者丰富线下生活,在克制中把握好“线上时间”,保持警惕避免陷入“信息茧房”,切实地在共享科技成果中安享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