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龄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指数。
我国自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呈现出老龄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明显的态势,再加上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和家庭小型化的结构叠加在一起,养老问题异常严峻。
2018年—2022年是首个老龄高峰期,65岁及以上由50年代的首个“婴儿潮”出生人口组成,2022年老龄人口占比达15%,为2.1亿;2027年—2038年是第二个老龄增长高峰期,由60年代的“婴儿潮”出生人口和70年代初期出生人口组成,2038年老龄人口占比达27%。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顶峰,主要为70中后期、80后,老龄人口占比达34%。
面对日趋严重的老龄化的问题,需要国家、社会、老百姓三方共同努力,才能逐渐缓解直至解决老龄化对国家发展、社会稳定、老百姓生活的影响。
需要国家解决的老龄化问题:
第一,随着农村大量年轻人口进入城市,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独居和空巢老年人。2021年农村老龄人口65岁及以上总数为1.2亿,是城市的1.7倍。大部分乡村老年人的月收入普遍在1000元以下,而养老金连涨对乡村的老年人效果有限,0.6亿老年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第二,无论是乡村老年人还是城市老年人,晚年养老的难题之一是医疗,2021年中国1.3亿老年人患高血压、0.85亿老年人患较高抑郁症。
第三,晚年养老的难题之二是养老护理员不足,我国有4400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养老护理员需求超过1000万,但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我国持证上岗的养老护理员仅30多万,缺口巨大。
需要社会解决的老龄化问题:
第一,每个养老机构因为各自的资本问题,造成各种软硬件参差不齐,养老机构大部分是微利运营,就算身为养老行业大佬的泰康老总,也提出了投资千亿10年不挣钱的口号,我们先不管其真假,目前来说整个养老机构3年内很难扭转这种局面,需要靠政府补贴。
第二,社区养老服务站虽然能很好地保障居家养老体系,但目前只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发展,推广较好,在三四线城市及乡村的推广范围较小,速度较慢。
第三,养老志愿者组织帮助了很多老年人,但是受志愿者自身工作,生活的影响,对护理老年人的作用有限。
需要老百姓自己解决的老龄化问题:
第一,保证自身的健康
健康:可以让自己领取更久的养老金
健康:可以少吃药看病,省钱就是赚钱
健康:可以让人自由享受养老生活的时间更久
健康:可以让自己更好地应对延时退休
健康:可以让自己拥有自立终老的资本
第二,规划自己的养老资金,谨慎投资,谨慎外借资金,谨慎资助儿女。原因很简单人老了赚钱的能力也会随之下降。
第三,保持和家人之间的亲情关系,良好的亲情关系可以为自己画上一个完美的人生句号。很多高档养老机构里的老年人攀比的不是年轻时的辉煌,现在的资产,而是谁的家人来探望的次数最多,视频聊天的次数最多。
《十四五和2035中国远景计划》中对养老做了很完善的规划,保障民生是中国的基本国策,相信在中国晚年养老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