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一前言2011年至2015年,上海老龄工作坚持党政主导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一、前言

?2011年至2015年,上海老龄工作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方针,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深化改革创新,强化顶层设计,优化为老服务,全面完成“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指标。

这五年,本市养老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全社会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风尚进一步弘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等各方面事业得到了有力推进。

二、让老年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本市企业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逐年增加,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每年递增的养老金、逐步缩小的城乡社保差距、逐步扩大的医保受益面……“十二五”期间,本市老年群体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为居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退休工资逐年增加,日子有点“小惬意”

2011年5月,有着44年工龄的姚利群刚从企业退休时,每月领取的退休工资为2676元,而在2015年12月,姚利群的退休工资上升到了4598元。“退休工资每年都在加,我对每年的增幅还是很满意的。”姚利群告诉记者,现在他和老伴每月的退休工资加起来近8000元,不仅足够日常的生活开销,有时还可以有点小享受。“我爱喝咖啡,前几年都习惯买速溶咖啡,自己回家调一调;现在也会像年轻人一样,去星巴克喝点‘小资咖啡’,日子过得到也蛮惬意的。”姚利群笑言,退休工资涨了,外出买单也有了底气,三四十元一杯的咖啡对他而言“完全没压力”。

姚利群口中的“惬意”是本市企业各类养老金领取人员晚年生活的一个缩影。“十二五”期间,本市进一步完善了养老保险制度。2011年上海建立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使城镇居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并综合考虑本市经济发展及物价上涨等情况,每年都对企业退休人员实施养老金调整。2015年,全市企业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为3315元,较“十一五”末增加80%。

2014年,上海又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015年1月,本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首次增加养老金,每人每月平均增加120元,调整后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660元。

现在,本市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为核心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医护计划试点扩大,高龄老人有点“小幸福”

“十二五”期间,本市已经形成了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体系,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7月,高龄老人医疗护理计划试点工作的展开,更将医疗保障的受益面进一步扩大,部分高龄老人开始享受到了更细致、更周到的医疗护理服务。

家住闵行区庙泾路的百岁老人吴老伯就是该计划的受益者。吴老伯装有心脏起搏器、插着导尿管,基本卧床不起。他的老伴去世后,70岁的女儿也前往美国定居。但对老父亲的生活,女儿却很放心。原来,吴老伯家除了有位保姆全天候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外,来自闵行区恒研护理站的护理员每周也会定时上门,为老人量血压、更换尿袋并提供身体清洁等护理服务。因为纳入医保定点管理,护理费用可以纳入医保结算,每小时50元服务费,医保会支付40元,个人仅需承担10元。“还好有这些护理员在,可以让我父亲在家里得到各种医疗护理服务,而不必往返奔波于医院。多亏了他们,父亲才能如此高寿,这是真正的‘老有所依’。”提起护理员的服务,吴老伯的女儿赞不绝口。

据统计,自启动伊始,高龄老人医疗护理计划已累计服务9万余人次,老人及家属对此的满意度很高。2015年,在前期扩大试点范围的基础上,着手启动全市扩大试点工作,希望能让更多的高龄失能失智老人与幸福相伴。

三、老有所医,让健康与晚年相伴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搭建医养结合支持平台,老年医护梯度体系正在形成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台建设、大力促进医养结合工作、加快老年医护服务体系建设……这五年来,越来越多的社区老人有了自己的“健康顾问”,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和社区托养机构得到了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越来越多的医院设置了老年医学科,上海老人正在享受全方位的医护健康服务。

构筑第一道健康防线

“邱医生,这个零食可以吃一点吗?”当康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邱宏亮在徐老伯家中为其测量血压时,徐老伯的老伴刘阿姨拿着一包旺旺仙贝这样问道。邱宏亮是徐老伯的家庭签约医生,徐老伯患有胆囊炎,每次邱宏亮上门巡诊,刘阿姨都会拿出各种各样的食物让邱医生过目。刘阿姨笑着说:“现在我们老两口有什么健康上的疑问都会问邱医生,他就像我们的‘健康保镖’。”

而普陀区甘泉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曹徵懋则来到了普陀区宏利敬老院。在病房巡诊时,细心的曹徵懋发现一名高血压老人的脚肿得厉害,他当即翻看老人的服药记录,发现老人服用的一款降压片含有易导致水肿的成分,如不及时更换就可能引起肾功能损害。曹徵懋立即为老人更换处方,还不忘叮嘱养老机构的医护人员注意药物禁忌。宏利敬老院的负责人说,自从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后,全科医生的定期巡诊让很多医护人员吃下了“定心丸”,老人有个头疼脑热的也不必麻烦家属往返奔波。

拓展社区卫生平台功能

2011年,长宁区、浦东新区等10个区县开展了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试点,拉开了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建设的序幕。来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走进社区,将老年人作为签约服务的重点和优选对象,为其提供各类医疗卫生服务。为65周以上的老年人免费体检、为签约居民建立并更新健康档案、应居民所求提供健康咨询或护理服务……全科医生逐渐摆脱了原本居民心目中“可有可无”的尴尬地位,成为了很多老年人的第一道“健康守门人”。据统计,试点第一年,共有51.91万名居民签约了家庭医生;截至2015年底,全市已有签约居民936万人,占常住居民的42%,签约居民基本覆盖本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 共0人参与
最新评论
养老资讯
最新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