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淄博市老龄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各项工作措施、强化服务意识、简化理赔程序、提高服务质量,推动了全市银龄安康工程规范健康快速发展。全年,淄博全市“银龄安康工程”共收取保费700余万元,保障金额达到42亿8千万元,保障人次达到35.7万人,保障覆盖率达到51 %,连续6年实现保障覆盖率持续增长,全年赔付金额达 483.8万元,赔付人次超过2700人,极大提高了全市老年人生活保障水平。
同时,为让“银龄安康工程”真正的成为全市老年人抵抗风险的有力保障,淄博市老龄办积极作为,紧紧以四项举措为抓手:
首先是统筹谋划,协调渐进,全面推进“银龄安康”工程。1、及时部署。3月26日,召开了全市银龄安康工作会,总结了2014年度全市银龄安康工程实施情况,研究部署了2015年度工作任务,表彰了2014年度实施银龄安康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会议还强调指出,截止2014年底,淄博市老年人口已达85.8万,占人口总数20.05%,首次突破20%,预示着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实施“银龄安康”工程刻不容缓。2、及时调整。为进一步体现“银龄安康工程”的社会公益性原则,年初,淄博市老龄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实施“银龄安康工程”的通知》,“银龄安康工程”每份保费由原来的10元调整为20元,每份保额调整为12000元,调动了全市广大老年人投保的热情。3、及时调度。7月3日,召开了全市银铃安康工作半年调度会,会议传达学习了全国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座谈交流会议精神,总结了2015年度上半年全市银铃安康工作开展情况,研究部署了下半年的工作任务,及时的总结了经验,查找了不足,针对性地制定强化措施。
其次是度重视,密切配合,持续加强与市人寿保险公司的合作。鉴于“银龄安康工程”的广泛社会影响力以及对全市老年人健康生活的广大福利。淄博市老龄办始终做到:一是坚持“党政主导”的老龄工作方针。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全程督导,坚持体现“银龄安康工程”的社会公益性,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是以实现全市老年人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程度的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二是持续加强与市人寿保险公司的合作。充分认识到人寿保险公司做为实施“银龄安康工程”的主体,具有强大的人才机制制度、健全网络机构以及深厚群众基础,是具体落实“银龄安康工程”的主体机构,积极探讨合作思路、不断完善合作机制,全程配合、主动协作,落实好各项工作目标。
再次是合力共为、多措并举,着力提高工作针对性。一是全市进一步发挥各类媒体和宣传渠道的作用,使社会各界对“银龄安康工程”的关注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市在《淄博日报》、《鲁中晨报》等当地主流报刊进行“银龄安康”专题持续报道,并通过淄博广播电台进行每日广告宣传。同时在各乡镇通过横幅、宣传彩页、服务站、报刊栏等形式进行日常宣传,加深老年人及其家庭对“银龄安康工程”的认识。并联合中国人寿公司坚持深入基层、社区和村居,对老年人及其亲属展开理赔、产品介绍等多种形式的讲解和咨询服务,结合“基层村居老年协会”宣传工作,提高 “银龄安康工程”的社会关注程度和影响力。二是联合督导,推动“银龄安康工程”平衡发展。市老龄办多次联合中国人寿公司,定期对各区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摸底,双方多次联合前往开展情况较差的区县进行业务督导,及时解决所遇困难。加强当地老龄部门与中国人寿公司的工作沟通,形成合力,推动“银龄安康工程”在全市实现平衡发展。三是发动政府及企业捐赠带动工作开展。2015年,由省老龄委为全市专项捐赠,为全市几千名贫困老年人投保“银龄安康工程”,有效为社会底层老年人增强了生活保障。同时全市积极发动政府及企业捐赠,为全市数万名老年人提供保障,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有效扩大了“银龄安康工程”在当地社会影响力。四是借助基层老年协会建设,消灭空白村。今年以来,全市全面启动基层老年协会建设。以社区或乡镇为单位,制定建设标准及相关措施,设立老年服务专员,以专人专管的形式保障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所需。同时以基层老年协会为平台,发挥对“银龄安康工程”宣传、名单汇总、理赔讲解等多项作用,扩大社会宣传效应,让更多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增加了对 “银龄安康工程” 的了解,消灭了长期存在的“银龄安康工程”空白村的问题。
最后是制定措施、强化服务,及时做好理赔工作。事实证明,理赔环节是整个“银龄安康工程”极为重要的一环,理赔环节关系到老年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银龄安康工程”的社会影响,关系到“银龄安康工程”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此,我们制定了严格的理赔制度,市老龄办充分发挥政府监管职能,确保承保的老年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现全市在原有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老年人开通服务绿色通道,联合中国人寿组织集中学习,在咨询、业务办理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快速的服务,以完善的日常服务工作,确保“银龄安康工程”健康、稳定的发展。真正把“银龄安康工程”打造成“政府放心、社会赞扬、老人满意”的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