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2018年5月15日,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18)》。
  从2000年开始,为了调查了解中国城乡老年的生活状况,为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供科学依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决定开展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工作。每五年开展一次,已成功进行了四次,并上升为一项重大国情调查。2018年老龄蓝皮书即以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为主要依托,对当前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进行了整体分析。
  第四次调查时点为 2015 年 8 月 1 日 0 时。调查对象为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港澳台地区除外)的 60 周岁及以上中国公民。调查范围为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地区除外)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样本涉及 466 个县(市、区),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将近 4 万人。调查设计样本规模为 22.368 万份,抽样比约为1.0‰,调查实际回收样本 22.270 万份,有效样本为 22.017 万份,样本有效比率达到 98.8%。本书为新时代在全球范围内贡献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道路提供研究基础和决策依据,同时也为广大读者了解新时代中国老年人的生活面貌提供最直观的数据。
 
  我国约三成老年人健康状况较好,一半老年人从不锻炼
 
  据世卫组织估计,中国近80%的老年人的死亡归因于饮食风险(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高血压、吸烟、空腹血糖升高、空气污染(室内及室外)和缺乏锻炼。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死亡中,超过50%可归因于饮食风险和高血压。而这些不良行为或环境都是引发慢性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为了提升老年人生命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了解中国城乡老年人的医疗保健行为现状至关重要。
  蓝皮书指出,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寿命质量并不乐观。约三成老年人健康状况较好,其中,城镇、男性、低龄、文化程度较高、有配偶、非独居的老年人健康状况相对更好;在患病状况方面,我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比例较高,近七成、约一半、约六成的老年人听力状况和牙齿状况较好、疼痛感较为严重;在日常保健行为方面,超过一半的老年人参加了体检且从不吸烟、喝酒和服用保健品,但是几乎一半的老年人也从不锻炼、睡眠质量不高;在医疗保障方面,我国近乎全体老年人均享受社会医疗保险,但是,老年人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比例却较低。老年人更倾向于去基层医疗机构就医,但面临收费高、排队久等问题,过去一年,老年人医疗自付费用占总医疗费用的一半。
  为了提升老年人生命质量、促进健康公平可及,蓝皮书建议,应从促进个人健康管理、加强医疗合作治理和实现社会健康公平三个维度来构建健康公平促进的综合治理体系。为此,需要相应做好加强健康教育与疾病防控、改变医疗治理结构与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促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等工作。
  照护服务、老年旅游、老龄用品、网络消费成为老年人消费新热点
  蓝皮书指出,城乡老年人收入差距不断缩小,2014年下降到3.14。2014年,我国城市老年人收入只相当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2.9%,仅相当于同期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41.7%。2014年, 农村老年人收入相当于同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2.7%。由此可见,老年人收入水平低于其他居民收入水平,尤其是城市退休老人,收入远低于在岗的职工收入。
  但城乡老年人经济自评状况持续向好。与2010年相比,2015年老年人经济自评很宽裕比例提高了0.2个百分点,比较宽裕提高了3.5个百分点,基本够用提高了1.8个百分点,比较困难和非常困难的比重都有所下降。
 
  蓝皮书指出,老年人消费热点不断形成。
 
  一是照护服务需求规模不断扩大。调查显示,当前高龄老人3000多万,失能老人4000多万。这些空巢、高龄、失能老年人的增加,对照护服务的需求日益凸现。2015年,我国城乡老年人自报需要照护服务的比例为15.3%,比2000年的6.6%上升将近9个百分点。分年龄段来看,高龄老年人对照护服务的需求最为强烈,自报需要照护服务的比例从2000年的21.5%上升到2015年的41.0%,上升了将近20个百分点,上升幅度是79岁及以下老年人的3倍多。由此可见,照护服务成为城乡老年人消费的重要项目。从具体服务项目来看,38.1%的老年人需要上门看病服务,12.1%的老年人需要上门做家务服务,11.3%的老年人需要康复护理服务。随着老年人收入的不断提高,这些潜在需求都将转变成老年人有效需求。
  二是老年旅游消费受到青睐。随着我国老年人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精神文化生活逐渐成为短板。老年旅游作为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种方式,逐渐受到老年人的青睐。调查显示,2015年,我国14.31%的老年人有旅游消费,平均消费金额为4928元。分年龄段来看,低龄老年人是旅游的主体,占到了68%,其次是70-79岁年龄段的老年人,占到26%,高龄老年人旅游比例比较低,仅占到6%。从未来一年出游的计划来看,我国13.1%的老人明确表示未来一年有出游计划,9.1%的老年人表示有可能在未来一年外出旅游,由此可见,老年旅游的比例逐年攀升,成为老年人满足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而且近年来随着旅居养老、候鸟式养老的不断兴起,极大的拓展了老年旅游的方式。
  三是部分老龄用品的消费持续增长。目前老年人消费规模比较大的主要是老年保健品和老年医药用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老年人的生活条件不断发生变化,老年人消费保健品规模持续增加,如果按照2010年数据来测算,老年保健品市场产值超过500亿元。但由于市场监管以及老年人保健知识匮乏等原因,我国老年保健品市场良莠不齐,参假销售甚至欺诈层出不穷,迫切需要规范。老年人对医药用品消费增长也非常快。从2015年调查数据来看,我国城市老年人平均医药费支出2341元,占到消费总支出的11.6%,农村老年人平均医药费支出1395元,占到消费总支出的15.7%。由于大部分老年人或多或少患有慢性疾病,因此,药品成为一部分老年人赖以维持生命的重要支撑。随着我国老年人规模的日益庞大,未来老年医药用品会持续增长。
  四是网络消费成为新宠。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网络消费已经成为广大居民消费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老年人也不例外。201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5.0%的老年人经常上网,其中城镇老年人这一比例为9.1%,高于农村老年人;低龄老年人网络消费的比例最高,高达12.7%;大部分老年人上网主要是看新闻,这一比例占到了85%,其次是看影视剧,占到了65.4%,聊天和炒股票各占到21.2%和14%,网上购物占到了12.4%。网络的普及不仅有利于满足广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尤其是网络购物的实现,极大的方便了空巢或者独居老人,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
 
  子女“啃老”的城乡老年人口就业比例最高
 
  蓝皮书指出,自1990年以来,中国老年在业人口的数量快速增加,与1990年相比,2015年60岁及以上老年在业人口增加了3188.5万人,25年间增长了3000多万,65岁及以上老年在业人口也增加了1395.4万,25年间增长了115%。老年在业人口以低龄、健康老人为主, 60-64岁占了42.8%。性别差异不断缩小,老年就业人口中,1990年,男性老年人口的在业率是21.1%,女性老年人口的在业率是7.5%,男女性老年人口的就业率相差接近14个百分点;到2015年,男性老年人口的在业率下降为16.5%,女性老年人口的在业率上升为10.4%,男女老年人口的在业率差距缩小到6.1个百分点。
  老年人口的在业率呈现东-中-西依次降低、农村显著高于城市、以初中文化为分界点向高文化程度和低文化程度递减的特征。独居老年人口的就业比例最低,仅与配偶同住的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 共0人参与
最新评论
养老资讯
最新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