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养老 > 北京市民政局建设大民政文化的意见通知
北京市民政局关于印发
《关于加快建设大民政文化的意见》的通知
京民办发〔2012〕24号
各区县民政局,市民政局机关各处室,各二级单位、直属单位:
《关于加快建设大民政文化的意见》已于2012年1月30日经中共北京市民政局第二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二年一月三十一日
北京市民政局关于加快建设
大民政文化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市委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大力弘扬和践行“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结合首都大民政建设实际,现就加快建设大民政文化,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建设大民政文化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城市发展进步的灵魂。文化是旗帜,是方向,是境界,是形象。每一次文化的觉醒和繁荣,总是引领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特别是在北京全面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阶段,建设大民政文化,对于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深化大民政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建设大民政文化,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客观要求。当前,市委、市政府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市委十届十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大力弘扬和践行北京精神,奋力开创首都文化建设新局面,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民政工作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包含的乐善好施、邻里互助、孝亲敬老、拥军爱国等情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精神,亟需加快建设大民政文化,深入挖掘民政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发挥民政部门的职能优势,弘扬优良传统文化,赋予时代发展内涵,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引领社会道德风尚,提升首都文明程度,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建设。
(二)建设大民政文化,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时代要求。民生建设和社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面对当今社会思想认识深刻变化、价值观念多元繁杂的状况,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好发挥民政工作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亟需建设大民政文化,回应民众诉求,激发社会活力,凝聚社会共识,整合人才、资金、信息、设施等资源,形成上下衔接、左右贯通、内外结合的新型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维护民权和民利,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福祉水平,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首都社会和谐稳定。
(三)建设大民政文化,是深化大民政建设的内在要求。民政工作领域宽广,民政文化源远流长,从西周的“敬天保民”、唐宋的“安民立政”到清代的“为民治事”;从建国初期的“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百姓解愁”到新时期的“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都是民政文化的时代表征。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先进的文化引领,没有持久的文化创新,民政事业很难发展壮大。深化大民政建设,亟需建设大民政文化,发扬“孺子牛”奉献精神,培育民政人共同的理想信念,增强为民服务、为民解困的意识,形成更高的价值追求,为大民政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建设大民政文化,进一步展示民政部门新形象,提升民政事业社会公信力,扩大民政文化社会影响力,赢得社会各界对大民政的广泛认同,共同推进民生事业大发展。
二、明确发展目标,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大民政文化
大民政文化是大民政建设之魂,是指在大民政建设的过程中,以保障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为价值目标,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既包含理想信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作风面貌,也包含政策法规、体制机制、设备设施等。大民政文化既是对传统民政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传统民政文化的重构、拓展和提升。
(一)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以推动大民政建设为主题,以践行民政核心理念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民生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注重中外民政文化、传统与现代民政文化、民政文化与其他领域文化的融合,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大民政文化,使之成为指导和推动大民政建设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基本的行为规范,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社会文明道德风尚的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做出更大贡献。
(二)核心理念
在大民政建设中,全市民政系统紧紧围绕“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在认真总结、提炼新时期民政工作的本质特征、时代风貌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以“民本、务实、平等、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大民政核心理念。
民本是大民政文化的根本宗旨,其含义就是以人为本,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根本内涵,也反映出民政的担当和责任。民政干部要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要务,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民政工作的最高标准,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信赖和拥护。
务实是大民政文化的精神内核,其精髓就是求真务实、脚踏实地,这是民政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创新的根本所在。大民政建设着眼于人民群众需求,把群众诉求作为第一信号,以推动问题解决为导向,科学施策民主施策,让惠民举措真正惠及百姓。
平等是大民政文化的价值追求,也是包容的题中应有之意。民政工作是民生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维护的是社会最基本的公平正义。平等是相对于公平更高层次的追求,也是首善之区善行之域的必然选择,使每一个公民都能有尊严地生活。
奉献是大民政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厚德的充分体现。民政工作服务的大多是基本群众,做好工作尤其需要有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精神。同时,民政工作中的扶危济困、尊老爱老、邻里互助、拥军爱民等内容,对提升社会道德水准、构建和谐社会起着基础性的推动作用。
随着大民政建设的深入推进,大民政核心理念的内涵与外延将不断丰富完善,成为首都民政人自觉坚持的共同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推动大民政事业蓬勃发展。
(三)发展目标
——思想道德显著提升。全面践行大民政核心理念,首都民政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民政为民的良好形象充分展示,政风行风评议名列前茅,民政人的工作作风、精神面貌获得百姓广泛称赞、社会普遍认同。
——民政活力竞相迸发。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大民政建设体制机制,掀起建设大民政文化的热潮,在传承民政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树立新典型、凝练新经验、创造新素材,推动民政文化与民政事业协调发展,成为全国民政文化创新的策源地,引领全国民政文化新发展。
——民政事业蓬勃发展。坚持以文化引领民政事业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健全完善适度普惠的民生福利体系、共治共建的社会管理体系、覆盖城乡的民政公共服务体系,让首都人民群众人人得实惠、生活更幸福、社会更和谐,使首都民政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宜居首善之区和先进文化之都做出新的贡献。
——民政文化魅力彰显。充分挖掘民政文化资源,展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