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政﹝2011﹞14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洛阳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各有关单位: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健全社会化养老服务机制,大力发展老年社会福利事业,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豫政〔2011〕80号)精神,结合洛阳实际,现就加快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我市是河南省副中心城市,也是全省老年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2010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90万,占总人口的13%,8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9万,占老年人总数的10%。据预测,至201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达到101万,占人口总数的14%;8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达到13万,占老年人总数的1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康复、长期照料、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养老服务问题日趋严峻。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迫在眉睫,任务十分繁重。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改善民生、重在为民的重要内容,是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扩大消费的具体举措,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新的突破口,也是实现“福民强市”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 “老有所养”为目标,以满足中低收入老年群体基本养老需求为重点,以养老服务社会化、专业化、标准化为方向,从我市实际出发,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统筹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体现城乡不同特点的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维护社会养老服务的公益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打破行业界限,开放社会养老服务市场,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模式,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参与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充分发挥专业化社会组织的力量,不断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实现合作共赢。
2.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对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发展统筹考虑、整体规划,根据各自职责,承担主要建设任务,落实优惠政策,尽快形成网络,保障其可持续发展。
3.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城乡老年人口数量和养老服务需求,面向社会公众,照顾特定人群,充分依托现有资源,合理安排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以长期照料、护理康复和社区日间照料为重点,分类完善不同养老服务设施的功能,优先解决孤老优抚对象、“三无”、“五保”老人及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老人、劳动模范等困难老年人的照料和护理问题,同时面向全社会老年人,不断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三、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以发展适度普惠型老年福利事业为重点,到“十二五”末,在全市基本形成以居家养老管理系统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支撑,资金保障与服务提供相匹配,无偿、低偿、有偿服务相结合,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互助、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运营良好、服务优良、监管到位、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新格局。
(一)居家养老管理系统:建立政府购买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制度,对城镇散居“三无”老人,独生子女和计生双女困难父母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无子女照顾的低保老人、省级以上老劳动模范、 重点优抚对象中生活困难以及其他生活困难的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经相关部门认定后,由民政部门委托有资质的老年服务机构或家政公司为其提供服务,费用由同级财政负担,实行服务项目政府购买。为其他有服务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优惠的有偿服务。 “十二五”末,城市街道和农村中心集镇要建设1所综合性的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中心。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网络要覆盖全市所有城镇社区和60%以上的农村建制村。
(二)社区服务:鼓励发展面向老年人的社区服务业务。鼓励社会资本兴办以老年人为对象的老年生活照顾、家政服务、心理咨询、康复服务、紧急救援等业务,重点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站等设施。鼓励医疗机构开展老年护理、临终关怀服务,通过社区服务为老年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提供丰富的服务资源。
(三)机构养老:重点建设老年福利院、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全市至少建成1所大型示范性养老机构,各县(市、区)建成1所综合性的养老机构,各乡(镇)、中心村也要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建成1所规模适度的养老机构,积极探索农村互助型养老模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投资社会办养老机构,政府通过提供优惠政策、资金引领等措施,扩大社会投资的规模。“十二五”末,全市新增养老床位数13000张,每年新增2000张,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床位规模要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0张。
(四)信息化建设:促进现代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依托现代通讯技术手段,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