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养,乡镇敬老院服务升级
每天6点起床做早操、7点吃营养早餐、8点半参加文娱活动、11点吃午饭话家常、15点看电视读书报、21点就寝……这是泉港区中心敬老院82岁老年人陈荣妹每日的作息安排。“在这里每天都过得既充实又快乐。”陈荣妹笑言,过去自己一个人在家,常感觉孤单寂寞,来到这里既交到了许多朋友,还得到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到敬老院不到两年,不仅身体状态变好了,心情也跟着好起来了。”
据了解,以这家敬老院为家的老年人有140多位,年龄跨度在80岁至90岁之间,入住率已达到100%。该敬老院院长洪明惠介绍说,如今敬老院的硬件设施已有显著升级,室内不仅配备有健康管理中心、多功能一体教室、书法室、手工室、棋牌室、舞蹈室,同时院内还设置有分药房、理疗室、处置室,为每一位长者的健康保驾护航。为了“让躺着的老年人坐起来,让坐着的老年人站起来,让站着的老年人走起来”,在室外,该养老院还配备有划船器、棋牌桌、腰背按摩器、腿部按摩器等康复健身设备,同时设置有健身器材、儿童乐园、羽毛球场、怀旧馆,小型升旗台、门球场等,以供老年人们开展形式多样的户外活动。
让老年人吃得好还要吃得健康,该养老院每周订制一份详尽的长者食谱。同时为让没有住在养老院的老年人也能“在家门口”吃上热乎可口、营养丰富的饭菜,该院还特别增设了长者食堂,既通过供餐、配餐服务,解决辖区众多老龄人的就餐难问题。通过提供送餐服务,让行动不便或有用餐需求的老龄人在家也能享用新鲜营养的餐食。据了解,今年泉州市还将依托现有的养老机构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具有供餐、配餐、助餐功能的长者食堂20个。
泉港区中心敬老院仅是泉州市乡镇敬老院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正如泉州市民政局养老科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泉州市已建成98所乡镇敬老院,社会化运营比例77.6%。在实现一乡镇一敬老院的同时,泉州也在原有乡镇敬老院的基础上通过改扩建等方式,打造出了18所集机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今年将继续打造14所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不仅如此,目前泉州市的2055个行政村还建成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村级敬老院)、老年灶、老年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2186所,为老龄人提供日间照料、文化娱乐、集中用餐等服务。随着这些养老机构的落地生根,不仅为满足乡镇养老服务需求奠定了可靠的基础性支撑,也在无形中推进着泉州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
老有所护,“互联网+智慧养老”开拓新模式
不离开家,不离开家人,不改变几十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为满足老龄人“养老不离家”的需求,多年来,泉州市民政部门在“以人为本”的居家养老模式探索之路上风雨兼程。
老龄人在熟悉的环境中能享受吃、住、玩的优质养老服务,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不是空谈。近年来,泉州市众多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应运而生。
日间照料室、康复室、长者食堂、棋牌室、阅读区……现在走进丰泽街道迎津社区的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就会发现这里配备有完善的服务设施,从餐饮照料到娱乐休闲,老龄人所需的服务一应俱全。“社区服务就应该做到百姓的心坎里。”该照料中心负责人、泉州温晴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诗坤介绍说,正是立足于社区老龄人居多这一特点,该照料中心便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将综合性养老服务嵌入到社区,围绕老龄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基本需求,去配置相应的功能性设施、适配性服务和情感性支持,让处于深度老龄化的城区具备持续照料能力,并让生活在此的老龄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实现原居安养。
现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这一民心工程早已在泉州多点开花,老龄人在社区就能和一群相识的同龄人一起享受生活。据泉州市民政局养老科统计,目前,泉州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91个,36个街道和重点乡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覆盖率达100%,为本街道和乡镇行动不便、不能完全自理、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日托、短托、长托养老服务。
以丰泽区为例,如今开设有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东涂社区、霞淮社区、迎津社区等,都在为长者们提供有长期照护、护理、康复及医疗上等贴心服务。这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同时为老年人提供多样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如品茶会友、欢乐合唱团、养身讲堂、手指操、习书法等,并通过这些活动,给老年人制定作息、锻炼、文娱等方面的详细计划。现今,丰泽区内多数高龄长者居住区域已逐步形成辖区内15分钟健康养老生活圈,这些位于社区内的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正在一步步实现让生活在社区的老龄人们,既能在家中获得生活照护以及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等服务,也能在家门口服务站点中获得基本的生活照料和互助式养老服务。
随着泉州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在街道、社区逐步普及,众多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不断延伸服务内容,如聚焦失能、失智、高龄、独居等有刚性需求的老龄人,为他们提供长期照护和社会支持服务,或为老龄人提供健身辅导、智能体感宣泄、身体机能训练、慢病运动干预等服务,又或设立养老顾问服务点,面向当地老年群体提供政策咨询、资源链接、个性化养老方案定制等服务,打通养老服务供需对接“最后100米”,形成一个长期战略性的社区居家养老解决方案等。
在观影室里看电影、在书画室内挥毫泼墨,在健康管理室测量血压、在休闲区打乒乓球……依托于首个“物业+养老”项目在此落地,如今生活在洛江区三盛·四季公园一期的老年人们,足不出小区,也能享受到了各种养老服务带来的便利。“物业作为小区‘管家’,开展养老服务有天然的优势,也更能获得小区居民的信任。”该小区物业负责人吴淑玲介绍说,“物业+养老”模式作为一种全新居家养老模式,在泉州现正处于起步阶段,为此,物业也在尝试以不同方式为老年人们提供所需服务,如完善、提升适宜老龄人生活的小区硬件配套,或是定期组织老年人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休闲活动,为小区内老龄人提供建档、巡访、助餐、理疗保健等服务,以及通过整合周边各类优质资源,构建“怡、康、养、护”的精准服务体系等方式,把关怀切实践行到日常养老服务中。
现今,泉州不单探寻出了社区养老、物业养老等多种居家养老模式,也建立起了“虚拟养老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