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养老网讯:“社区养老”模式倍受业界推崇,但其发展一直受到选址、投入等“瓶颈”制约。近日,长沙首个“微型养老院”在芙蓉区荷花园街道德政园社区德政园小区启动,31名入住老人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专业人员的养老服务。
长沙民政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长沙市老年人口达到114万,每年以4%的速度递增。目前,长沙有养老机构148家,拥有养老床位2万多张,但近6成集中在乡镇敬老院。离家远且医院式的管理让一些老人不愿入住,也让居住城市的子女不便探望。
为了应对老龄化挑战,长沙市民政系统启动了“社区养老”试点。在长沙市芙蓉区,民政部门、街道率先联合专业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机构,以德政园社区作为试点小区,结合本社区居民实际需求推出的“微型养老院”。这个名叫“长者康护之家”的“微型养老院”,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院内有一栋约600平方米的别墅式两层楼房,共有10名专业工作人员,目前已有31名失独、失智、失能的老人入住。
芙蓉区民政局副局长陈同舟介绍,社区“微型养老院”的5大服务特征:一是居住环境亲切,院址设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完善成熟的市内小区内;二是入住方式灵活,老人可长期居住,也可白天居住,夜间回家和儿女团聚,还可专程来此进行康护运动;三是全天专业护理,“微型养老院”配备1名专业护士,每4个老人配备一名专业护理员,所有护理员实行夜间轮班制,确保24小时有专人悉心照料老人;四是设施设备完善,配备有娱乐室、健身康护室、电视室、电脑室及其他康护设施;五是服务方式全面,除提供日常生活照料、膳食服务、健康护理、肢体运动、康乐及社交活动等基本服务外,还根据每位老人实际情况,实行个性化服务,如家人客餐、老人定时喂药等。
据悉,芙蓉区2015年计划按这种模式,依托社区为长者建50个“微型养老院”,新增社区康护床位1000张,真正实现“家门口的养老”。长沙市其他区县也将逐步推行“微型养老院”这种“社区养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