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区养老 > 泉州提供复合式老年社区
昨天,当老郑夫妇再次来到泉州老年公寓时,一则好消息让他们心里的石头落地了———泉州老年公寓一期生活体验中心将于年底前正式开业运营。今后,进驻公寓的老人们可享受到身体状况监控、保健养生、心理辅导、知识课堂等多种服务。
泉州老年公寓,位于东海街道北星社区,这个2001年开始酝酿、2005年就已奠基,并承诺次年就可投入运营的项目,因种种原因,至今作为项目主体的养老楼却仍是一片荒地(详见本报去年10月16日报道)。几乎每年都来看这个项目的老郑夫妇,也急在心里。
当天,泉州市民政局和港丰集团,召集美国、加拿大、香港、台湾等专家以及市民代表,就老年公寓如何建设和发展进行研讨。该项目负责人会上介绍,未来泉州老年公寓将打造成持续照料退休社区,通过为老年人提供自理、介护、介助一体化的居住设施和服务,提供一种复合式的老年社区。
特写:项目迟迟没声响 老夫妇急在心里
78岁的老郑和老伴任阿姨,带着儿子一起来参加研讨会,在市民代表中特别显眼。俩夫妇对于泉州的养老院可谓了如指掌。
“泉州的几家养老院我都去跑过,可总归不是很满意,条件都不是特别好。”昨天研讨会上,投资方刚介绍完项目情况,任阿姨和老郑就迫不及待地说了起来,并一连抛出好几个问题:老年公寓什么时候可以启用?收费水平高不高?里面的配套设施能不能符合老年人的需求?后续的建设会不会对现有居住造成影响?
“我们基本上每年都来看这个项目。”任阿姨说,孩子们工作都挺忙的,尽管儿子为自己雇了保姆,照料他们的起居生活,但还是担心会拖累小孩。所以,一个可以提供良好配套服务的养老院成了任阿姨和老伴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这么多年来,他们跑遍了各个养老院,却不尽如人意。
2005年,泉州老年公寓项目奠基后,按三星级酒店标准建设、配套服务一应俱全,深深地吸引了任阿姨。可承诺次年就可启用的老年公寓,迟迟没有声响,让任阿姨急在心里。
投资方:根据老人需求 及时调整项目建设
好消息终于传来,一期工程生活体验中心(由康复中心改名)年底前就可启用运营。泉州市民政局和港丰集团还特地组织研讨会,进行探讨。这样的转机让任阿姨看到希望,她第一时间就报名,还叫上自己的朋友。“我希望看到一个好的开端。我们单位就有300多位退休老人,很关心养老机构的建设发展。”在任阿姨看来,很多老人在家都觉得孤独,就希望有个场所可以供健康保健、活动,可以舒心地过晚年生活。#p#分页标题#e#
项目负责人陈颖颖介绍,他们先做的是一期生活体验中心,目前体验中心已基本完工,等待验收,年底前可以投入运营。“所谓生活体验中心,就是未来社区的缩影。”陈颖颖说,投资方将通过老人的短期居住,根据效果和需求再确定主体楼如何建设。而他们之所以召开此次研讨会,为的也就是更好地了解泉州老年人的需求,从而在接下来的项目建设中及时调整和改善。
陈颖颖介绍,未来,泉州老年公寓将打造成持续照料退休社区,即变身一种复合式的老年社区,通过为老年人提供自理、介护、介助一体化的居住设施和服务,使老年人在健康状况和自理能力变化时总是可以找到相应的服务,依然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继续居住,享受有品质的群体生活。
规划:成立全国首家老人艺术治疗室
陈颖颖说,未来泉州老年公寓服务群体,主要以退休人士为主。至于价格,由于涉及多方面的问题,目前他们还不好给出准确的定价,主要的方向是应对不同层次人群,进行合理收费。由于档次的不同,入住的老年人也可以自由选择住宿条件,目前初步设想是分单人房、一居室和两居室等,老人可自由结伴或单独入住。
“今后,公寓将筹备成立全国首家老人艺术治疗室。”陈颖颖解释说,艺术治疗室就是通过美术、怀旧的方法给老年人心理辅导,如建设民俗空间,设立户外交流广场,通过一些传统戏剧等让老年人回忆过往的生活。此外,老年公寓内还将设置中西医结合的康复设施、养生茶馆等。为了不让老人们感到寂寞,老年公寓楼房将设计成围合式楼房,拉近老人们的距离。
“具体来讲,今后老人在社区,就可享受到康复保健、日间照料、娱乐活动、生活体验等。”陈颖颖说,他们将计划组织老人异地养老、去外地交换空间、进行生活体验。同时,未来泉州老年公寓将成立医务护理人员、活动治疗师、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艺术治疗师、营养师、心理辅导员等专业团队,提供身体状况监控、社交娱乐活动、保健养生、营养配餐、身体康复、心理辅导、知识课堂等多形式服务。
□背景追溯
800张床位 停留规划纸上
目前,泉州有70万名老人,占户籍总人口数的10.3%,老龄化已成为泉州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泉州现有的几家养老院远远无法满足需求,泉州社会养老机构仍缺床位4000多张,如何养老的问题亟待解决。
2004年,泉州提出即将建设泉州老年公寓,规模、档次和现代化水准等3个方面将成为全省之最的项目,引起众多媒体的关注。2005年10月,工程正式奠基。#p#分页标题#e#
按照当时的设计,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为康复中心和老年公寓楼,二期为活动中心,三期为低层老年住宅,总投资为1.8亿元。投资方介绍,工程项目将按三星级酒店标准建设,工程全部完工后,可容纳800名老年人,当时有人评价说,这是泉州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标志性举措之一。
然而,这个规划为全省首屈一指的项目,却一直延期建设。去年10月16日起,本报推出“明天,泉州如何养老”系列报道,首篇就重磅关注5年未建成的泉州老年公寓。项目进展缓慢,原因何在?投资方与部门各有说法,焦点都落在大门的规划改变和整个项目的方案调整上。
老年公寓究竟为何迟迟没建成,个中缘由众说纷纭,一时难断孰是孰非。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奠基5年的老年公寓楼,仍是一块空地,而泉州居民养老急需的800张床位,仍停留在一纸规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