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区养老 > 重庆市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情况调查
编者按: 居家养老管理系统作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2010年11月在江苏无锡召开的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工作会上,民政部李立国部长明确要求,“在城市要全面推行居家养老管理系统,在农村要逐步发展居家养老管理系统。”该文在调研了解全市居家养老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推进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工作的建议意见,对各地推进以居家养老管理系统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工作现状
重庆城镇社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工作起步于2006年。几年来,部分区县积极组建班子,搭建平台,加大投入,建立制度,探索通过日托服务、上门服务、小型社区养老院等多种方式,为社区老人尤其是城镇“三无”对象、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日常陪护、送餐助餐、家政服务、医疗康复和精神慰藉等多元化的服务,基本构建了以家庭为核心,以社会化服务为支撑,无偿、低偿和有偿三种服务方式并存的全市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工作雏形。
但从全市范围来看,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现状突出表现为“五少”:
(一)开展此项工作的区县少
通过对全市40个区县(自治县)的问卷调查,除渝中、南岸、九龙坡、沙坪坝、丰都、开县等少数几个区县已经在推进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工作外,绝大部分区县没有实质性地开展此项工作。即便已经开展的几个区县,也只是选择了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街道或乡镇试点,尚未在全区(县)广泛实施。
(二)实际享受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的老人数量少
目前来看,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覆盖面较小,除参加社区组织的文体、休闲、娱乐活动外,真正接受上门服务的老人较少。各区县采取分类别分层次服务方式,即根据老人的家庭收入、健康等情况确定无偿、低偿和有偿三种服务方式。而能够享受无偿服务的基本是生活不能自理的“三无”老人和低收入空巢老人,这部分老人得益于政府购买服务,享受了上门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但数量极少。其他社会化服务中,由于受老人经济条件、思想观念的约束,极少选择有偿服务。如渝中区爱心援服务中心,该中心主要负责凉亭子社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工作,近半年,其上门服务的老人共6名,其中有5名老人属于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另外1名位老人通过自费的方式,选择了每月400元购买20小时的上门服务。
(三)服务内容项目少
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要求着眼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康复、健康护理、精神慰藉、安全援助等多样化服务,但局限于服务人员的数量有限、素质不高、老人的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目前,所提供的服务内容比较单一,大多仅限于送餐、家庭保洁等家政类服务。
(四)参与居家养老管理系统工作的人员少
从政府层面讲,居家养老管理系统工作还没有形成多部门协调、联动的局面,基本是民政、老龄部门单打独斗。落实到基层,此项工作由各社区具体承办。社区工作人员本身人手紧张,没有专门的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工作人员,只能指定一名社保工作人员兼任。而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工作要真正搞好,必须投入一定的人力,大量的精力才能搞好。社区人手紧张,开展工作力不从心。
(五)经费投入少
由于此项工作的社会认知度还不够,加之各级财政比较困难,绝大部分区县尚未将居家养老管理系统工作列入财政预算支持范围,对居家养老管理系统工作的财政投入明显不足。例如:此项工作开展较好的南岸区,2009年全区居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