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区养老 > 河北将建北京“养老社区”
本市不再建大型养老机构 河北高碑店养老社区试点延续北京补贴 燕郊一医院试点引入北京医保
今天上午,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做客北京城市广播《市民对话一把手》节目时表示,根据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北京市不再新建大型养老机构,而将支持在北京周边地区建设具备医院、护理院、养老院功能的“养老社区”。
目前正在试点将北京的建设补贴、床位补贴、餐饮补贴以及失能、半失能互利补贴延续到河北。此外,医疗卫生部门正在燕郊一家医院进行试点,引入北京医保。
养老照料中心明年年底覆盖所有街道
“过去,我们可能更注重建设比较大型的养老机构,那么这些机构一般离城市中心区都比较远,但老年人不太愿意离开他熟悉的生活圈子,所以我们调整了一下战略。”李万钧表示,养老机构将转型为“小、快、灵”——在每一个街道、在老年人住家的旁边建设小型照料中心,床位在50到100张左右。
据介绍,本市已制定了三年计划,目前已建成100多个,今年再建40到60个,明年年底全部建完,建完以后大概是200多个。
未来,养老照料中心将覆盖每一个街道,用这个平台辐射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
例如家人上班,无人看护和照料老人,就可以临时把老人托付给照料中心,有点像托儿所式“托老所”,白天看护,晚上家人下班以后再把老年人接走。或者老人动完手术,临时需要护理,可以进照料中心护理一段时间;失能老人也可以住进去;老人可以选择去照料中心吃饭或者由照料中心往家里送餐,照料中心每天还可以帮助老人服药等。
李万钧说,社区养老实际上就是社区公共服务,跟对社区其他人群的服务是分不开的。
大型餐饮企业今年包区包片解决老年人用餐
据介绍,90%以上的老年人是在家养老,不需要进养老机构,也不需要社会给予多大的支持。因此,从养老战略上讲,首先要服务好这90%的老年人。所谓居家养老管理系统实际上就是把服务老年人这些方式、模式、措施延伸到老年人家里面去。
老年人最大的需求有三类,一是吃饭问题,岁数大了买菜不方便、做饭不方便;二是生病以后的护理问题;第三是看病的问题。政府也将重点围绕这三个方面采取一些措施。
李万钧透露,今年政府投入了数千万,专门扶持大型的餐饮企业,包区、包片来解决老年人用餐问题。每个区的形式都不一样,有的使用送餐车、有的设立老年人餐饮点,有的直接把饭送到老年人家里,也可以让老年人到社区的餐饮点来吃饭,“从根本上解决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
老人享受这些就餐服务虽然不是免费,但是政府也给予了一定比例的补贴。例如一份10块钱左右的饭,政府往里补贴大概4到5块钱。
北京不再新建大型养老中心
与“小、快、灵”的社区养老照料中心相对应的是,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要求,北京不会再建大型的养老中心。
李万钧透露,北京的地价高、建设成本高,养老院的运营成本也会高,而北京周边地区则相对较低。近期,北京一家企业在河北高碑店投资建设了一家大概30万平米的养老社区,开车距离北京一小时的路程,内部有医院、护理院、养老院,老人不出社区就基本上可以解决所有养老问题。因此,今后的发展方向,更多是往北京周边地区来疏解。
虽然新建养老院会选址北京周边,但并不意味着已有的养老机构会“疏解”出北京,李万钧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国家大的战略,它的核心是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但主要是产业的疏解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养老并不属于疏解的范围。养老是社会公共服务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和重点,在北京服务的人群在300到400万人,因此不可能所有的养老服务搬出北京。
中央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里提到了不再建设大型的养老的社区,就是聚集型的、比较大型的社区,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终极目标还是要让老百姓享受改革的成果,增强老百姓幸福的指数,增强幸福的福祉。而养老就是其中改善老百姓生活很重要的指标,所以已有的养老机构不但不应该疏解走,反而会进行提升和加强。
北京周边养老机构试点延续北京补贴
现在政府调整了战略,支持在北京周边来建设新的大型的养老机构,但仍面临两大问题。李万钧表示,首先是北京对养老机构的支持政策,包括建设补贴、床位补贴、餐饮补贴,同时还有失能、半失能互利的补贴,怎么能够从北京延续到河北、天津。
第二是大的医保环境如何能够统一。目前的医保是按照行政区划来设置的,北京、天津、河北均有各自的政策,如果北京的老年人到河北养老,看病、开药还要回到北京,就非常不方便了。“所以如果我们的医保能够统一的话,老人在当地就能解决他的看病、开药这些问题。这些‘梗阻’打开以后,老年人在哪养老都无所谓,越是山清水秀的地方越适合养老,相反像北京城中心区人口这么多、这么拥挤的地方也不太适合养老。我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