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区养老 > “一碗汤”距离的上海社区养老服务
嘉宾:上海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余志强、上海市人大代表塘桥街道党工委书记朱洪明
主持人:人生新起点,投资新机会,各位好,欢迎收看第一财经的首席养老官,我是黄伟。中国已经进入到了老龄化社会,上海更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首席养老观,将会来关注养老产业链的方方面面。那么今天我们将会解读的是2021年3月20号实施的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条例。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今天做客演播室的两位嘉宾,首先欢迎的是上海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的办公室主任余志强先生,欢迎您。特别要提到的余主任是全过程参与了条例草案的起草和修改工作。接下来我们要欢迎的是上海市人大代表朱洪明先生,欢迎您朱代表。朱代表,也是浦东新区塘桥街道的党工委书记。
好了,接下来我们今天要跟各位来讲的话题,跟条例有关,更重要的我们要聚焦于社区养老服务。我记得在我们前两期节目当中,首先讲了整个条例出台的背景和亮点,那么也跟大家一起分享了我们的9073是一个什么样的这个概念,就是90%的养老是在居家的场所当中完成的,那7%是在我们的社区来进行提供的,3%的是由机构来提供的,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聚焦7%,也就是我们的社区养老服务首先要厘清一个概念,社区养老服务它所提供的内容以及在我们条例当中涉及到哪些方面来。
多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是家庭和机构养老服务间的桥梁
余志强:顾名思义社区养老的话,他的一个关键词社区,也就是说它在一个社区,就是我们上海的街道也好,居住小区也好,通过相关的一个社区养老服务的设施,或者是载体,那么提供哪些服务呢?提供比如说短期照护,老龄人需要临时在社区里面住一段时间,提供一个日间的照料,白天老龄人到社区里面去看看书,看看报纸、喝咖啡,见见老朋友,然后还有提供其他的居家养老所需要的一些支持性的服务,它是一个平台功能。
主持人:明白了,这就是我们平时百姓们所说的托老所是吧?日间托老所这一种。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对吗?
余志强:还有的话我们现在社区如果从这个类型上来说,我们大概可以分成这几类,如果老百姓身边经常可以看到的,一个叫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现在条例规定,每个街道、街、镇必须至少设立一家。实际上上海现在总数已经超出了一家的要求,不断的增加了,那么它这个是一个综合性的枢纽性的,提供各种各样的一种支持的一个服务,把老龄人所需要的服务通过加这样的载体,等于说发挥一个配送的功能,这是一个。
第二个就前面您讲的,日间的托老所叫日间照料服务中心,老龄人可以在白天可以过去,然后晚上的话再回到自己家里面。第三个叫长者照顾之家,也就是提供一般来说是半年以下的短期助养服务,实际上跟养老院的基本也是接近的,养老院的话可能是比较长期的,那么这个是对于一些有需要也符合条件的,那么提供一些短期的一个重要服务。第4个还需要提供的相关的你居家比如说我需要一些康复辅具,那么这个服务的话,社区的话就提供一些展示,提供一些辅导,再比如说我们现在养老顾问,也是通过我们社区养老服务这样一个平台向老百姓在提供。
主持人:刚才您给我们大家来介绍的,其实是从两个不同的维度来剖析了社区养老服务他究竟代表或者是意味着什么是这样。
余志强:是的,也就是说我们讲的9073,90是居家,那么三次机构,那么这个7的话作为一个社区,实际上是发挥这种连接的功能,它一头连着居家,一头连着这个机构,所以它面向的一个老百姓,在社区里面能够更好的养老,它发挥这样子枢纽的功能。
主持人:那么接下来我们来听听朱代表,您来自于塘桥街道,在塘桥街道你们所提供的社区养老服务大概有一些什么样的服务的内容。
朱洪明:刚才余主任讲的各种类型在我们塘桥都是有的,我们塘桥因为各级政府的重视,中作为中心城区老龄化的比例是很高,现在5.8万的户籍人口,60岁以上的老龄人有20324人,占比达到了36%。可喜的是,这几年各级政府的重视,所以我们塘桥各类的养老设施的建设也是很充分的。
那么对于中心城区来讲,这是难能可贵的,在这样一个时间来解能够解决好。另外我们特别受益面比较广的,我们刚才余主任讲到的我们日间的照料中心对吧?每天人满为患,包括我们的一些社区的家门口的老龄人的文体的活动室,那么这些在这个场所当中,老龄人都享受到了很好的老为老服务。
主持人:我们已经看到了实际的街道的社区的操作的状况,我们回到条例里来看,条例里面重点要发展的跟社区养老相关的这个服务有哪些呢?
条例有助于进一步做好社区养老服务提供法律遵循指引和保障
余志强:我觉得可以分几类来看,一个是对大多数老龄人普遍的一个需求,最热门的一个需求可能是现在助餐服务,那么助残服务我们这个条例也专门对助残点的一个建设做了一个专门的规定。现在应该来说过去几年来,我们上海的话在社区助餐点这一块,政府还是投入了很大的一个财力也好,精力也好,工作力量也好,那么街镇街道居村委会也配合做了很多的工作,所以做餐点的建设,它的一个布局完善,它的服务的一个提供,包括送餐质量等等,应该来说这几年有很大的改善,也是我们条例所重点关注的一个内容,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我们条例的重点就关注就是说有这些服务需求,我们怎么样通过一些设施来满足他。你也知道大家都知道上海这个是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那么有的地方的话条件比较好一些,有的地方可能养老服务设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还比较欠缺,那么我们条例里面就重点关注通过规划,通过一个存量资源的改造利用等等,希望能够把更多的资源能够挖掘出来,能够用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这里面的话条例有个特别大的亮点,专门从量化的角度,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一个面积指标做了规定,每千人口的话不低于40平方米,这个是应该来说首次在条例当中对这么具体的一个指标,我们做了个规定。我们还规定就是说我们要把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一个建设纳入到一个城市更新的过程,通过城市更新这样一种更大力度更大范围来推动我们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一个落地。
第三个的话就关注在一个服务的不断的优化,不断的提升,包括助餐的服务,包括日间照料的服务,包括短期照样的服务,包括一些康复辅具等等一些家庭照料的支持性的服务,都通过社区养老服务这样一个环节,能够得到更好的一个落实。
主持人:朱代表在整个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过程当中,根据你们的实践经验和体会,您觉得哪些是大家最为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