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中心城区,有荤有素有汤,不到10元就能吃饱;除了早中晚三餐,下午还供应点心,你能想到的品种都有;数十种菜品,每天不重样,有星级大厨烹饪的深井烧鸭、江西师傅秘制的瓦罐汤、上海厨师料理的本帮菜……在上海人家门口的社区食堂,这些都能够实现。
社区食堂是什么?为解决老龄人养老需求,上海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包括建设一批解决老龄人就餐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今年上海就将新增200个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社区食堂,就是上海鼓励发展的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的重要场所之一,由街道统筹,开在居民家门口。在解决老年人就餐需求之外,部分社区食堂面向社会开放,为周边人群服务。
一些社区食堂近年办得风生水起,有的还成了网红,高峰时一座难求,部分菜品、点心要限购。
静安区:一日三餐外加点心两元肉包每天限购
一份酸菜鱼,碗口有足球直径那么大,冒尖的黑鱼片浸在黄澄澄的酸菜汤里,点缀着红色的干辣椒与绿色的小葱末,很是诱人;一份馋嘴牛蛙,同样是大碗装,雪白的牛蛙肉配上黑色的木耳浸在红汤中,让人胃口大开。这是彭三社区食堂点单率颇高的两道“硬菜”。
工作日上午11时,位于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的彭三社区食堂刚开始午餐营业,已有不少老年人排队选餐。选餐窗口是全开放式的,老年人们拿着托盘,一个个排队到选餐区挑选,再到结账区刷老年人专用的“就餐卡”结算。
选餐区上方的大屏幕上,正滚动播放当天的菜品与价格,大荤一般10到15元,小荤一般4到6元。记者粗粗数了一下,食堂这天提供的菜品有20多种。
“花色多,味道好,价格实惠。”余老伯这天来得很早,坐上了餐厅“C位”。当天,他的妹妹从普陀区过来看他,点名要吃彭三社区食堂。余老伯夫妇陪着妹妹,选了酸菜鱼等6个菜,花了60元出头。
彭浦新村街道老龄化程度较高,为让老年人吃饱、吃好,街道先后建设了5个社区食堂,其中属彭三社区食堂人气最旺。彭三社区食堂供应早、中、晚三餐,还外卖一顿下午点心。
这里的早餐品种多达20多种,凡是能想到的点心,这里都有,还不定期有新品推出。食堂运营方负责人董钧棠特聘了四五个点心师傅,每天凌晨4时不到,师傅们就开始手工包制当天的点心。
“彭三社区食堂周边的老年居民主要是60岁到70岁左右的老年人,他们对各种口味的接受度比较高,而且像年轻人一样,喜欢偶尔吃些口味重的菜。所以,我们既提供炒肉丝、白灼虾等适合老年人常吃的口味清淡的菜品,也有酸菜鱼、馋嘴牛蛙这样的‘重口味’菜品。”董钧棠介绍。
酸菜鱼选用的是大饭店常用的黑鱼,黑鱼肉质紧实,吃起来口感更佳。馋嘴牛蛙放了两只牛蛙,真材实料。“酸菜鱼一份18元,馋嘴牛蛙一份24元。两位老年人来吃,如果点一份酸菜鱼或馋嘴牛蛙,再加两个素菜,可以吃得很好了。”
说到彭三社区食堂的“拿手菜”,董钧棠推荐“咖喱大肉包”:一个比拳头大的肉包子,掰开来,里面是浸满咖喱汁水的大肉团。“皮子75克、馅50克,这是我们的最低标准。馅用的是猪后腿肉加肥膘,吃上去弹性十足。”这么敦实的大肉包才卖两元一个,所以抢手。每天14时,食堂外卖一顿点心,品种有十多种,“咖喱大肉包”要限购:每人每天只能买3个。
徐汇区:享用风貌区观景位午间错峰老年人优先
建筑大师邬达克在上海留下诸多作品,但鲜有人知道,上海市中心有一家街道社区食堂与邬达克建筑比邻而居。
2019年12月,徐汇区天平路街道邻里食堂在“66梧桐院”邻里汇开放,居民们从此能惬意地坐在落地玻璃窗前,一边品尝价格实惠的美味,一边欣赏上海衡复风貌区里老洋房与梧桐树组成的美妙街景。
刚退休不久的吴爱秋是“景观座”的拥趸。记者采访那天中午12时,阳光明媚,吴阿姨准点踏入社区食堂,点了一份清蒸鲈鱼,一整条售价26元,一份炒杭白菜售价3元,一盅水蒸蛋4元,一碗“扑扑满”的白米饭1.5元,还买了3个总共3元的花卷带回家,“第二天‘过早’”。吴阿姨是湖北人,20年前来上海工作,现在已经拥有一个“上海胃”。
天平路街道邻里食堂目前提供早、中、晚三餐。人气最高的午餐时间段为10时30分至13时。为了首先保障老年居民用餐,天平路街道采取午间错峰制度,10时30分至11时30分,只有65岁以上、持有上海市敬老卡的居民才能优先用餐。该时段的菜肴以清淡、软糯,少油、少盐、少糖为主。海派传统口味是主打,穿插以八大菜系为基调的特色搭配菜肴,适应各种口味需求。11时30分至13时,周边白领可以用餐,微信、支付宝都可付款。此时菜品也做了相应调整,年轻人喜爱的麻辣鲜香口味登场。
食堂早餐时间段为6时30分至9时,品种丰富,有1.9元一只100克的鲜肉大包、1.7元一只的大菜包、9元4只的金牌生煎,还有豆浆、现炸油条、咸豆花、麻球、烧卖、大肉粽等轮番上阵,都是现做现卖。
夏季到来,食堂晚餐时间已延长,从每天16时30分持续至21时。白领下班后,还能来吃一顿特色面食,或是滋补羊肉汤、“炭火打边炉”等,一边品尝美味,一边欣赏衡复夜景。
除了可以到店用餐,天平路街道还有6个助餐点为老年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每天10时,快递员准时出发,将200客饭菜送到有需要的老年人家中。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当天,邻里食堂还会回馈社区老年人,免费派送青团、粽子和月饼。
黄浦区:一份吃不掉买半份慢病老年人可享特供
黄浦区有家网红社区食堂:社区老年居民、周边白领人群分时段就餐,一份菜吃不掉可以打半份,糖尿病老年人、高血压老年人有特供菜品,“拿手菜”炸猪排、粉蒸肉有多少就卖掉多少,很多人拎着饭盒来就餐,吃好再带一些回去……
工作日上午10时30分,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社区食堂开始一天的经营。不少老年人三三两两走进食堂。食堂就餐区域不算大,但整齐干净。选餐区域菜品一字排开,琳琅满目,价格实惠,大荤基本在10元到15元;小荤以8到12元居多;蔬菜大都在6到8元;还有煲仔和汤羹,便宜的2元,贵一些的萝卜牛腩煲、山药木耳枸杞排骨煲等在20元之内。
食堂负责人汪黎敏介绍,食堂定了一份菜单,有150多种菜品,每天选择超过50种菜品供应,确保大多数菜品不重样。记者发现,现场很多老龄人拎着饭盒走进来。原来很多人吃过堂食后,还会打包带些菜回家,晚上一家人吃饭时就可以少烧点菜。
“我们食堂不卖隔夜菜。食材由专业配送公司当天送过来,厨师当天烹饪。”汪黎敏说,老顾客买菜做菜经验很丰富,菜品是不是新鲜,他们一尝就知道。
社区食堂有两道“常青菜”特别受欢迎,每天全部卖掉。一是粉蒸肉,采用新鲜的五花肉,二两一块,粉嫩诱人;二是炸猪排,小孩脸一般大,炸得金黄。两道菜都很花功夫:粉蒸肉切得整齐,先煸炒,加自制的调料腌制,上锅蒸透,再加粉蒸料,继续上锅蒸,做出来软糯可口;炸猪排用的是生鲜猪排,没有经过冷冻,吃口鲜嫩。粉蒸肉、炸猪排都卖10块钱一份,食堂每天出品50多块粉蒸肉、100来块炸猪排,很快就卖光了,很多人一下就买三五份带回去。
11时45分过后,食堂出现年轻的面孔。原来,食堂面向全社会开放,但为了确保社区老年人优先就餐,实行“分时供餐”:每天10时30分开始,仅社区老年人可以进入就餐,11时45分之后才向其他人群开放。食堂周边有不少商务楼宇,白领们不一会就排起了小长队。
食堂也照顾到一些特殊的就餐者。如,对“一人食”的就餐者,推出半份菜,价格也只有一半。对一些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推出特供餐,如给糖尿病老年人烧制的咕咾肉中用了特制的糖,给高血压老年人烧制的西芹炒百合不下油锅煸炒。
普陀区:瓦罐汤熬制八小时智慧餐盘刷脸支付
在一家美食点评网上,位于曹杨路926号的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武宁片区社区食堂收获近30个“四星半”评分(满分五星)。每天,这里至少要接待食客800余人次,社区老年人占其中近四分之三。
一个工作日中午,记者走进这间食堂。只见宽敞的用餐区摆放着数十张木质餐桌,柔和的吊灯配合着蓝绿色的背景墙,整个空间看上去像一间精致的咖啡馆。
不少桌椅前坐着头发花白的叔叔阿姨,他们面前大都摆放着荤素搭配的菜肴。其中一位阿姨说,她买了一份素菜3元、一份小荤5元,菜量都不小。再加一碗例汤,不足10元,足够吃饱了。社区食堂每日提供18种菜品,其中8种主菜菜品,另配10种小荤和时蔬菜品。食堂还兼顾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