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浙江在社区就能享受品质养老,杭州钱塘区积极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宜居环境的建设成为急需破解的社会问题。作为老年群体生活的主要场所,一个老年友好型的社区应该是怎样的?杭州市钱塘区给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一户一策”适老化改造,让困难老年人也能享受居家品质养老;“医养结合”,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家庭医生的照料;想要发挥余热,可以加入社区老年志愿服务队,参与公益事业和社区建设;想“活到老,学到老”,那就去老年大学练书法、学乐器,和老伙计们一起get新技能.....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样的幸福老年生活图景,在钱塘区的不少社区中,已经成为现实。

  

  幸福指数爆表,在社区就能享受品质养老

  “没想到老都老了,还能住上‘新家’。”发出此番感叹的,是90岁高龄的章爷爷。

  章爷爷家住钱塘区义蓬街道仓北村,是一位低保独居高龄老年人。因家庭条件有限,此前家里的洗澡、如厕环境等都很不方便。今年,章爷爷家被列入钱塘区适老化改造重点目标。历时近一个月的个性化改造后,章爷爷家里焕然一新。

  不仅是章爷爷一家,目前,钱塘区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3.5万人,老龄化率17%,城乡老龄人需求差异明显,特别是农村老龄人家庭对适老化改造的需求尤为强烈。聚焦老龄人群体的这一需求,钱塘区社会发展局积极探索实施老龄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模式,制定个性化的“一户一策”,结合老龄人家庭实际状况,进行科学实用改造,满足老年人居家生活照料、起居行走、康复护理等需求。

  如何让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健康养老?钱塘区在杭州率先推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医养结合政策。在下沙街道湾南社区等社区,通过打造嵌入式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在临江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市首推“家庭医生工作室”,与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居家养老健康服务合作协议,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病床和上门巡诊等医疗照料服务,实现“小病不出门,康复在社区”。截至目前,钱塘区已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96家,嵌入式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比例达到20%,医养结合签约服务率100%。

  硬件保障的同时,更需要软性服务和氛围的营造。在白杨街道东郡社区,为了丰富老龄人的生活,社区开办老年大学,年均招收学员约120人。个别课程还邀请辖区内有特长的老龄人担任老师,让老龄人不但老有所学,更加可以老有所为。社区还鼓励身体健康、具有责任心的老年居民投身公益事业,组成“护绿小队”、“云下夕阳”等社区志愿者队伍,在基层自治、环境美化、便民服务等方面贡献银龄力量。

  

  到2035年,钱塘区将普遍达到老年友好型社区标准

  今年4月,钱塘新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开展杭州市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到2021年底,在全区建成2个“杭州市老年友好型社区”,并积极争创申报“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到2025年,在全区建成17个“杭州市老年友好型社区”,积极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到2035年,全区普遍达到老年友好型社区标准。

  今年8月,钱塘区首阶段的目标已提前达成——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杭州市老年友好型社区”名单,钱塘区白杨街道东郡社区、下沙街道湾南社区成功入选;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司公示的2021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名单中,钱塘区下沙街道湾南社区再次榜上有名。

  一桩桩暖心之举,在提升辖区内老龄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的同时,也正在为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创建谱写“钱塘篇章”。

  养老问题,是家事也是国事。为“最美夕阳红”保驾护航,下一步,钱塘区将与浙江大学老龄和健康事业研究中心合作,全省首个推出老年友好区域指标体系,依托“智养钱塘”数字化平台,从改善老龄人的居住环境、方便老龄人的日常出行、提升为老龄人服务的质量、扩大老龄人的社会参与、丰富老龄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为老服务的科技化水平等六个方面入手,探索建立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模式和长效机制,切实增强老龄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 共0人参与
最新评论
养老资讯
最新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