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丁艳上海报道近日,民政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1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经过地方申报、审核遴选等工作环节,两部门共同确定北京市朝阳区、上海市静安区、江苏省南京市等42个地区实施2021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并给予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
《通知》表示,在发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方面,则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引导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为老龄人提供助餐、助洁、助行等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并明确发展目标、惠及人群、服务内容、质量监管等。
值得注意的是,养老服务人才的匮乏已成为业内共识。《通知》提出要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项目地区要加强老年服务与管理相关院校和专业建设,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养老护理员等级认定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培训养老院院长、老年社会工作者及其他养老服务人才等。
易得康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李莹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人才的缺乏确实是我们养老行业的痛点,目前居家护理行业优秀的人才太少了。”据李莹阐述道,我们目前有专门的培训学校,在不断地培养人才,但是随着养老行业的繁荣,我们发现即使自己培养也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培养一个行业人才不是三个月就可以速成,起码需要1-2年时间才可以用。
另外,《通知》强调,省级民政、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指导项目地区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于2021年10月29日前报民政部、财政部,并持续抓好组织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支持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发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对于此次工作目标,《通知》明确要发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将更多资源投入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推动项目地区以项目实施为契机,整体撬动和推进本地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形成符合本地实际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探索建立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制度机制。
此次《通知》的重点任务是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项目地区为60周岁(含60周岁)以上的经济困难失能和部分失能老龄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以下简称“两项重点任务”)。
《通知》指出,此次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的对象认定,首先是关于经济困难的认定。项目地区根据本省(区、市)统计部门公布的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将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收入组、中间偏下组人员纳入经济困难范围,享受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
其次是关于失能等级的认定。项目地区可依据《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试行)》、《老龄人能力评估》(MZ/T039-2013)或本地相关标准,对经济困难老龄人的失能等级进行评估认定。
在支持内容方面,《通知》明确表示首先支持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根据老龄人居家养老需求,对老龄人住所进行地面、卧室、如厕洗浴设备、物理环境等的适老化改造,配备网络连接、紧急呼叫、活动监测等智能化设备,并针对老龄人身体状况配备助行、助餐、助穿、如厕、助浴、感知类老年用品。
其次,发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引导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为老龄人提供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康复、护理、巡访关爱等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并明确发展目标、惠及人群、服务内容、质量监管等。
在补助标准确定及资金支付方式方面,《通知》指出项目地区可根据本地实际,统筹各级用于该项目的资金,结合老龄人身体状况、养老服务实际需求等,合理确定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的补助标准。补助资金原则上应直接支付到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或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的提供主体,资金支付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对于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涉及的适老化改造、智能化改造、老年用品配备等,《通知》提及可由家装、通讯、科技类专业化企业或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对于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可由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以及经营范围和组织章程中包含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种类的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提供。
《通知》强调,项目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专门制定有关政策标准对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居家上门养老服务的内容流程、收费标准、提供主体、服务质量、监管方式进行规范。
其中,对于家庭养老床位涉及的养老服务,应由依据《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GB/T37276-2018)或有关地方性标准取得相应等级的养老机构提供,并纳入养老服务综合监管范围。
同时,项目地区民政部门要加强项目跟踪监测和质量评估,对不符合规定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满意度低的,应要求提供主体限期整改或收回已发放的补助资金。
制定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清单
在保障措施方面,《通知》表示首先要制定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清单。项目地区要在实施老龄人能力评估、上门巡访等工作基础上,制定本地区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围绕对象确定、服务供给、服务标准、要素保障、质量监管等方面形成明确思路措施及阶段性制度成果。
其次,要完善专业化养老服务支撑网络。项目地区要根据本地老龄化趋势、老龄人养老服务需求等情况,抓紧完善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规划,力争在所有街道建有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中心,确保90%以上社区建有提供短期托养、上门照护、紧急救援等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推动建成城市地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为两项重点任务实施提供专业化服务网络支撑。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曾表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的50余万名养老护理员,远不能满足2.54亿老龄人和40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龄人的照护需求。
同时,近期民政部方面表示,到2022年底,培养培训200万名养老护理员。推动建立健全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建设全国养老护理员信息和信用管理系统,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制定入职补贴、积分落户、免费培训、定向培养和工龄补贴等优惠政策。
此次《通知》再次明确,要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项目地区要加强老年服务与管理相关院校和专业建设,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养老护理员等级认定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培训养老院院长、老年社会工作者及其他养老服务人才,加强养老服务人才信息信用管理,不断扩大人才规模、提升服务管理水平,为两项重点任务提供专业人才支撑。
第四、撬动更多资源加大支持力度。项目地区要发挥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统筹预算内投资,动员各类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