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全国各地都在通过一系列的举措,为中医,中医药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中医药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让中医药真正服务老百姓。
10月25日上午九点多钟,在西宁市城西区学院巷东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二楼,李阿姨趴在病床上与中医理疗师孙宝峰聊着自己的病情。虽然,孙宝峰的康复理疗室正式在这里落户不到十天,但前来咨询的人不少,李阿姨就是其中一位通过中医拔罐治疗疾病的居民。
距离康复理疗室几米处,就是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中医诊室。杜欣楠和罗德全两位中医大夫正忙着给病人听诊、号脉。外面休息椅上,几位患者正耐心等待着。雷女士说,她经常感冒,长时间吃西药,把胃吃坏了。听说社区里有中医大夫坐诊,就赶紧来看看。杜大夫一边耐心地听着,一边号着脉,还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五六分钟过去了,杜大夫根据号脉和询问的情况,开好了中药,并简单为她们介绍了熬药的方式,包括水放多少,熬多长时间,什么时间复诊等。
杜欣楠与罗德全都是从医几十年的中医老大夫,在附近开了一家中医门诊,就诊的病人很多。今年3月,他们将诊室搬进了社区卫生服务站。一来更方便社区居民就诊,二来充实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形式和内容,让社区卫生服务站更能发挥服务居民的作用。如今,中医诊室已在社区安家七个多月,半天的门诊量达五十人左右。“因为中医讲求阴阳气,每天中午时分,阳气最重。阳气入脏后,病脉的反映就不明显。所以,我们都是上午诊治,下午不接诊,主要是学习和整理资料及药材等。”罗德全说,到他们诊室就诊的,以前是老年人多,年轻人和孩子的就诊量也在不断加大,所以,对于中医药进社区、进家庭,他们完全有信心!
更多中医新闻请点击>>>中医新闻频道 披露中医药问题,讲述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