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政协长春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幕。来自长春市各界政协委员齐聚一堂,充分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聚焦事关改革发展振兴大局建言献策,为长春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和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长春市政协主席綦远方,副主席孙丰月、张红星、侯治富、孙英利、张宝琦、郝肖峰,秘书长蔡延斌在主席台前排就座。开幕会由孙丰月主持。
长春市委书记王凯代表中共长春市委对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祝贺。他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长春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开好这次会议,对于汇集各界智慧,凝聚各方力量,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动长春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一年来,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人民政协性质定位,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聚焦事关长春改革发展振兴大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主动建言献策,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凯强调,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当前,长春振兴发展仍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但要坚信,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振兴的亲切关怀和党中央的大力支持,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市上下团结一心、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意志决心,就一定能够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不断开创振兴发展新局面。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紧紧围绕加快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战略目标,多做富民强市之举,多谋改革创新之策,多汇四面八方之智,多聚团结和谐之力,在推动长春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征程中不断创造新业绩。
綦远方代表政协长春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
綦远方指出,在中共长春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长春市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统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振兴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推动人民政协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这一新时代新使命,突出双向发力,突出提质增效,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不断把中共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落实下去,把推进长春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以组织实施年度协商计划为主线,开展16项重点调研和18项监督性调研视察,召开2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3次专题协商会、12次协商座谈会,形成40份调研报告、14份视察报告,立案274件提案,其中提交1件建议案,征集176条社情民意信息,政协委员1200余人次参与各项履职活动,一些意见建议为长春市委市政府提供了决策参考,许多实践探索为加快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汇聚了正能量。
綦远方强调,今年长春市政协将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以有效工作推动人民政协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力量。
受政协长春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孙英利向大会作了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长春市领导钱万成、刘忻、徐晗、赵明、王路、王长久、马延峰、李忠斌、华义、邵利、王明德、甘琳、祝永安、史长友、闻弘、王铁茗、贾丽娜、贾晓东、周贺、吕锋、何泉秀、盛美军,长春市政协原主席崔杰及市人大、市政府秘书长出席开幕会并在主席台就座。
家家都有老年人,人人都会变老。日前,甄先生和老伴相继手术,却不愿麻烦外地子女回来照料。老年人将自己的孤独、寂寞、思念甚至恐惧,写成一篇小文发布在朋友圈里,感动了很多网友。随即新文化(300336,股吧)报推出关注老年养老系列报道,一位位老年人艰难的亲身经历,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老年人们讲述自己的经历,发表自己的看法。
据了解,从2009年到2018年,长春市老龄人口老龄化比例从13.75%增长至21.19%。如何提升养老质量,充分满足老龄人的养老需求,已经成为群众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今年8、9、10月份,为了摸清长春市养老服务工作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长春市政协有关领导和专家在长春市民政局领导陪同下,对长春市养老机构进行专题调研。1月6日,吉林记者采访了部分曾经参与长春养老服务调研的长春市政协委员。
现状:长春65岁以上老年人近百万
近年来老龄人口快速增加。数据显示,2009年~2018年,长春市老龄人口数从103.64万人增长至159.26万人,人口老龄化比例从13.75%增长至21.19%。到2018年底,65周岁以上老龄人口94.5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2.57%,80岁以上老龄人口20.06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70%。老龄人口比例年均递增1个百分点,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长春人口老龄化有着鲜明的特点:一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批建设者目前已到耄耋之年,同时因创业就业导致年轻人口流出比例较大,此消彼长造成了长春市老龄人口增速过快;二是由于近年的国企转制、改革等原因,以产业工人为主的老龄人群体未富先老特征明显,养老服务方面消费意愿和支付能力不高。
目前,长春市各类养老机构384家,床位数40368张,已经提前完成《长春市社会福利设施专项规划》中提出的到2020年全市养老机构床位要达到总数4万张的目标。2016年至今,长春市民政局关停、取缔了350多家有安全隐患的“小、散、乱、差”机构。有一批养老机构的基础条件和服务水平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问题:养老机构同质化竞争
“调研中发现,长春市养老机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早期建设的养老机构,因为当时思想理念、投资能力局限,对色彩、照明、空气、安全等适老化细节不够关注。”说起自己的调研经历,政协委员王洪打开了话匣子。
他介绍,一些养老机构仍处于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缺乏内部管理机制。近50%养老机构管理者学历普遍不高,缺乏管理经验与服务意识。同时,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的理念没有得到全面落实,社区全科医生定期巡诊、签约专业医生还没有政策保障。
“行业传统观念认为机构养老就是开办养老院,主要解决吃住和安全的基本生活服务,而缺乏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活、积极有效的康复训练。”他介绍,调研中发现,只有部分养老机构设立康复室且配置康复器械,并有专门康复师指导,“目前养老机构服务的外延正在逐步扩大,并开始向社区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延伸,向旅居养老、文化养老、休闲养老融合发展。由此可见,机构养老提供多样化服务能力不足,必然会存在潜在同质化竞争风险。”
同时,目前长春市对养老机构扶持政策落实上还存在“堵点、痛点”。一是消防审批最难,因为机构改革导致审批职能从应急管理划转到住建部门,但目前仍然没有明晰审批程序、要件和标准,政策规定简化程序,但是实际审批并未落实;二是机构名称管理尚未放开,机构在申请资格时只能选择“敬老院”“养老院”等传统名称;三是国家鼓励利用工业用地、教育用地、农村荒地滩涂等举办养老事业,但在办理规划、消防审批时,因缺少配套政策,导致行不通;四是长春市作为失能照护保险试点城市,3年前选定的第一批50多家定点机构,未建立动态评估调整机制,新建优质机构没有机会申请定点机构,不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五是按照规划要求新建住宅小区每百户配建20平方米养老用房,但实际规划落实配建过于分散,配建位置也不够科学合理,亟待统筹配建规划。
“此外,养老从业人员社会地位低,拴不住心,留不住人。”他介绍,在调研中,养老机构中的护理员流动性大,以50岁以上女性为主,进城务工人员偏多,文化程度低,缺少专业技能。多数机构从业者都是为了生计,如果当初有其他选择机会,都不愿从事养老服务行业。个别人不敢和家人朋友说自己在养老院照护老年人,感觉自己从事的工作容易被别人看不起。调研表明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90%会表示不愿从事养老行业,养老服务和家政专业学生80%会表示不希望在服务一线工作。
建议: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如何促进长春市机构养老服务发展已经迫在眉睫。委员王洪与长春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会长吕刚为此共同撰写了《关于促进长春市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的建议》。他建议,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