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享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是每位老年人的期盼,也是每个家庭的关切。
从今年1月开始,我国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将在全国范围内对地区间养老保险基金当期余缺进行调剂,用于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此举在制度上解决了基金的结构性矛盾问题,困难地区的养老金发放也会更有保障。
近日,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对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这一举措进行了解读。作为国内社会保障领域重要开拓者之一,他在养老金制度未来发展、养老幼育问题等方面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郑功成认为,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深化最关键的一步,我国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条件。但是,要推行下去,还要注意解决各地缴费基数和缴费率统一、信息技术支撑、划清楚中央和地方的责任分担机制等问题。
同时,在他看来,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面临供给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服务质量不高等困境。据此,郑功成呼吁,加快立法,加大投入,重塑养老服务体系,抓住重点发力。
郑功成相信,养老保险走向全国统筹会迈出坚实的步伐,减轻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后顾之忧,切实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养老保险走向全国统筹会迈出坚实的步伐”
澎湃新闻:早在10多年前,您就曾提出“破解养老金困境,全国统筹是牛鼻子”,今年2月22日,人社部对外宣布,1月起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启动全国统筹。在您看来,如今,全国统筹是否已经具备成熟的条件?
郑功成: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深化最关键的一步,大家要理解法定养老保险制度一定是国家层面的制度,任何国家的公民领取法定养老金,不是领取地区的养老金,而是领取国家的养老金。要把地区分割统筹的养老保险制度上升为国家层级的制度,那就必须是全国统筹,这也是我们的法定目标。
2007年开始制定社会保险法的时候,我就一直强调基本养老保险要实行全国统筹,只有真正成为国家层级的制度安排,才能有效维护我国劳动市场的统一,实现让劳动者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
今年,党中央国务院终于把这一项重大改革付诸实施,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我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条件:
首先,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大家已经形成共识,基本养老金制度是国家层级的制度,全国统筹是我们推进改革深化关键的一步。有了这个共识,所有的困难都能够解决。
第二,从2018年以来,我国建立中央调剂基金的制度。前两年已经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各省征缴的养老保险费提取三个点、四个点,变成中央的调剂金,实际上已经把养老保险基金的一部分变成了全国的基金。经过这两三年的试点,效果是很明显的,为走向全国统筹奠定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第三,积累了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撑、养老保险费征缴、基金分配等经验,这些也为下一步全面推进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创造了条件。
更重要的是现在有党中央国务院下定的决心。我相信,养老保险走向全国统筹一定会迈出坚实的步伐。伴随着养老保险制度的全国统筹,这一项最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就为走向成熟、定型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澎湃新闻: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能给老百姓解决哪些后顾之忧?
郑功成:第一,它使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更加可靠。一是中央政府实际上充当着担保人;二是全国的基金让全国的退休人员共享,风险分散的范围更大,财务也更加稳定。过去,东北地区由于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偏高,养老基金收不抵支的局面对地方造成很大的压力,全国统筹之后,各个地方的风险会在全国范围内被分摊。
第二,它保证了劳动者养老金权益的完整性。我国的劳动力流动性高,在流动的过程中,如果养老保险制度没有全国统筹,就有可能在不同地区的养老保险政策的衔接中造成养老金权益的流失。实现全国统筹以后,劳动者不管在哪里就业,只要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绝对不会由于流动而对养老金的权益造成任何的损害。
第三,可靠性和权益保障的完整性实际上解决了自由流动就业的后顾之忧,所以对整个改革而言,全国统筹应该是增强制度自信的一个重要标志。
“制度的全国统一也意味着制度的公平”
澎湃新闻:推进全国统筹,其实就是要做到“全国一盘棋”,您认为在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郑功成:全国统筹当然是全国一盘棋。制度的全国统一也意味着制度的公平,我们要推行下去,实际上也要尽可能防止或者避免出现一些风险:
第一,各个地方的缴费基数、缴费率应该统一。现在全国各地缴费基数计算口径是不统一的,不能有的统计的是具体工资数额,有的是标准数额,还有的是社平工资的一定比例,这样会造成缴费基数不公平,制度的基石也就失去了公平,在缴费基数不一的条件下,全国统筹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第二,信息系统、信息技术是否能支撑。全国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在去年底已经超过了10亿人,现在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将近3亿人,规模很大,还有很多参保人员处在流动状态。如果没有非常健全的信息系统来支撑的话,就不可能跟踪一生、服务一生,甚至可能隐藏巨大的信息失准、衔接不顺的风险。
第三,如何划清楚中央和地方的责任分担机制,如何严格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责任是全国统筹的必要条件。各个地区如果只从本位主义出发,就会尽可能采取措施少缴养老保险费,多为本地退休老人增加养老金的权益,如果这样,整个制度就将陷入到危机。所以,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一定要严肃,要重视政治纪律。
这是我担心的几个问题,希望在今年推进全国统筹的时候能够认真地解决好这些问题,这样改革才能够顺利推进。
澎湃新闻: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6亿人,“十四五”时期,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随着老龄化比例的增加,养老金缺口如果逐渐增加,在全国统筹后,您认为接下来养老金制度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郑功成:对大家的这种担忧,我是非常理解的。我们的老龄化发展得太快,且不可逆转。2021年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了14.2%,2021年前是7%,去年是一个转折点,标志着我们由轻度老龄化进入了中度老龄化。整个“十四五”期间,新退休的职工达4000多万人,这意味着拿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为养老保险制度缴费的人越来越少。如果不改革,不调整,这个制度走向崩溃那是有可能的。
但是我要强调,我研究几十年的养老保险制度,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的法定养老保险制度破产过。我们不用担心某一天领不到养老金,因为我们还要改革,还要优化养老金制度,我的信心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的劳动生产率必定会提高,国民经济也会不断增长,同时收入也会不断增长,这也意味着通过缴费筹集的养老保险基金必然增加。
第二,政府对养老金制度的支持还没有完全到位,还有提升的空间。
第三,现在基金结余仍达数万亿。即便是在这两年因为抗击新冠疫情减免了养老保险的缴费,导致年度收支出现赤字,但我们依然有4万多亿的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再加上全国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2万多亿,等于有6至7万亿现成的基金结余在这里,可以支撑很长时间。
第四,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还有扩大覆盖面的巨大空间。我们现在计算的是职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