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上午,由市民政局主办的青岛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大集开集仪式在市北区浮山新区街道同乐路社区广场举行,吸引了社区近千名居民参加,其中大多数是老龄人。这也是我市领全国之先推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政策后,为了破解政策知晓率低导致的参与率不高的瓶颈,在今年重点推行的一项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好政策真正落实到有需求的老年人身上。据介绍,开集仪式后,我市将进行“地毯式”覆盖,将大集开进每一个社区,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米”。
今年全市农村40个镇都将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养老的需求有多旺盛?在5月8日上午举行的青岛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大集开集仪式上的“人山人海”,充分回答了这一问题。虽然活动是上午10点举行,但是9点钟不到,现场的座位都被老年人们“抢”空,主办方只好临时找凳子供晚到的老年人坐下。
今年66岁的市民万玲住在辽源路街道福安小区,独生子在外地工作,尽管身体还算硬朗,但是如何养老一直是困扰她和老伴的难题。尽管坐公交车要半个小时才能到现场,但是她还是毫不犹豫地和几个好朋友相约来咨询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政策。当得知可以选择登门助餐、助浴等服务,在家里也可以享受与养老机构几乎无差别的养老服务时,万玲告诉记者,“突然感觉自己不怕老了。”
除了火爆的现场,还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养老需求的“迫切”:截至2020年底,青岛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已达到191万人,老龄化率22.2%,8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28万,其中失能失智老年人10万人。而目前,由于生活习惯、经济条件的限制,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只有1.9万人。为了兜住老龄人尤其是失能失智老年人“稳稳的幸福”,青岛从去年开始大力推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根据新政,只要失能失智老年人及其家属或监护人与街(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签署服务期1年以上的服务协议,并从医疗服务、护理服务、康复服务、生活照料、助餐送餐、精神慰藉、助洁助浴等项目中选择三个以上的服务内容,消费金额达到350元以上,即可视为“家庭养老床位”。
为有效规范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市民政局对全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能够提供的250多个项目都统一标准化服务流程,并对服务人员进行上岗前的标准化培训。对每位签约家庭养老床位的老年人,政府在给予1000元的适老化改造补贴中,会为他们家中安装智能居家养老服务终端。老年人除了用服务终端对提供的养老服务进行下单预约外,还可以当养老护理人员上门服务时对服务流程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录音录像除了街(镇)级养老服务中心智慧养老平台的后台能够看到,由质量监管部门进行监管外,老年人的家属子女也可以观看。
为了实现公共服务均衡,青岛把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作为今年工作重点。在去年建成98个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城区全覆盖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将在全市农村40个镇都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城乡全覆盖。这也意味着,今年青岛所有的老龄人都可实现“家门口”养老。
最早一批“签约人”已经受益
在辽源路街道福山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多功能活动室、社区食堂、康复护理室、长短期托养室、医疗保健室、助浴室、输液室、中央厨房一应俱全,可为自理、半自理和全护理老年人提供个人照顾、保健康复等居家养老服务。
中午吃饭时间,中心食堂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老龄人。现年80岁的鲁秀妹就是其中的一位。炒洋葱、四喜丸子、一个素包子加一份玉米粥,她的午餐花了12元。因为中心开业,前期她的女儿在作了充分的“调研”后,将已经在即墨某养老院住了两年的她和老伴接回,并与辽源路街道福山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签约了家庭养老床位,让他们又重新回到了已经离开两年的家。
在康复大厅,记者见到了今年73岁的李万瑛。因为老伴在半年前突发脑梗死,出院后去哪里康复一直困扰着她和孩子。按照原来的打算,李万瑛想带老伴到医院康复,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十分容易的七八公里的路,却成了老两口的“拦路虎”。“直到我们楼长找到我,和我说就在离我们家200米不到的地方开办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可以做康复,我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记者了解到,随着全市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陆续开业,一些不方便出门的老年人也都享受到了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送餐、保洁、喂药等基本服务以及洗浴排便、压疮护理、药物管理等基础护理服务,遵循就近就便的原则,由中心派驻在服务站的养老护理员具体实施;而临床护理服务则由中心的老年病专科医护人员根据约定的时间入户开展。
市北区合肥路街道82岁的吕身敬老年人因为患有心脏病,且近期得过心梗,让因工作原因无法在身边照顾他的女儿女婿放心不下。得知街道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开业后,吕身敬的女婿最近专门回青岛为老年人签约了家庭养老床位。每周一至周六中午,合肥路街道福山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会派专人给吕身敬老年人上门送餐。
已有12419名老年人签约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据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乔先华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2419名老年人签约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这个数字相对于庞大的老龄人群体需求来说,显然并不算多。在调研中,乔先华发现,政策知晓率不高,是好政策无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