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剖析三孩政策,预测养老行业10年趋势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为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将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与三胎政策、鼓励生育相对的,其实是另一个难题—养老问题。
 
针对当前的社会背景和行业形势,医家通从三孩生育政策切入,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养老战略深入展开剖析,和您一起探讨未来养老产业和服务发展趋势。
 
 
一、人口议题持续发酵,老龄难题全民所系
 
七普数据的发布、三孩政策的放开,无一不围绕着“人口老龄化”这一重要议题。
 
数据显示,中国的老龄人口已经突破2.6亿,2022年起预计每年将保持在1000万以上的老年人口增速,预计2025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将增至3亿人。
 
老年人口众多,社会抚养比提升,加上连续二十多年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养老问题将会愈发尖锐,我国需要积极面对国情特有的养老挑战。
 
 
 
二、国家战略方向所在,积极养老已成趋势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第四十五章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这是历次“五年规划”中首次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全国两会期间,养老话题一度成为聚焦热点。与会代表对医养结合、老龄社区、居家养老、农村养老、老年文娱、养老业务数字化、老年国情教育、文化养老、智慧养老等一系列问题展开热议。
 
 
七普数据的发布,再次将养老议题推向了热潮。养老金融、医疗保健、养老信息技术、养老消费等行业目前表现优异,养老地产、医疗器械、大健康、智慧养老平台等领域也逐渐发力。
 
人口老龄化、低生育问题已成为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共同面临的课题。三孩生育政策,也再一次体现了国家应对该课题的战略方向。
 
 
毋容置疑,在解决老龄化难题的进程中,政策信号将会持续释放,中国的养老行业势必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银发经济驱动发展,投资前景大为可观
 
鼓励生育政策的效果如何尚不确定,但老龄化发展是必然,真正的中长期投资机会或在“老龄化端”。
 
 
未来5-10年,伴随国内老龄化进一步加剧,围绕“老年需求”相关行业的市场空间将快速增加,全社会消费心态—中青年人对预期寿命的提高及提前防老的心态也在悄然变化。
会议上提到:发展老龄产业,推动各领域各行业适老化转型升级。
 
 
去年12月,工信部发布了针对适老化和无障碍的专项改造方案,正式打响了老年人互联网的第一枪。在国家的推动下,大多数企业也都开始响应适老化改革。
 
 
比如:纸质智慧就诊码、“一对一”陪检、畅通专用就诊通道、小米华为OPPO手机的亲情守护、远程协助、远程守护、屏幕共享等功能,都大大降低了老年人适应智能化服务的难度,也能够让老年人更快速地融入到这个高速发展的智能化时代,早日跨越“数字鸿沟”,畅享数字时代智慧生活。
 
除此之外,地产+养老、金融+养老、保险+养老等各大产业融合态势迅猛。在原有业态下,融合养老产业的发展模式,也即将迎来春天。
 
 
四、“养儿防老”待商议,养老服务或是“重头戏”
 
 
中国形成了数量众多的4-2-1或者4-2-2家庭形态,传统意义的“养儿防老”很难解决中国当下及未来的养老问题,亟需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养老解决方案。
 
 
其实早在10年前,大量资本就已经开始在养老领域跑马圈地。有媒体报道称,养老机构数量从2011年的4.1万个增长至2017年的15.5万个,复合增速为24.8%。然而经过了十年的发展,养老院并未迎来质的飞跃。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本次会议再次强调,要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我国要主动拥抱老龄化趋势所带来的的广阔机遇,其中以社区及家庭为单位的普惠性养老将是未来养老事业发展聚焦的方向。
 
 
 
从需求侧角度而言:由于老龄化加速和4-2-1的家庭形态较多,未来几十年的护理服务是增量生意,迎来的是加强的支付能力和品质需求。
 
 
从供给侧角度分析:依然是护理人员存量问题,迎来的是进一步老龄化和年轻服务供给断供。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 共0人参与
最新评论
养老资讯
最新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