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的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要想有效缓解社会养老压力,使养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是必然之路。不过我国近年来虽然养老产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我国养老产业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发展不平衡,供需不匹配。
虽然养老产业的发展进步有目共睹。但有些地方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布局,部分养老机构还存在一床难求和床位闲置现象,结构性矛盾突出。尤其是半自理和不能自理老人,养老需求更加得不到满足,提供一站式养老服务的机构更加少。
政策支持力度较大,但落实不到位。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国家在土地供应、资金补助、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扶持和吸引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或参与养老产业的发展,但由于一些地方未将国家政策具体化,缺少相应的配套实施机制,土地供应、规划建设、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对社会力量发展养老产业、兴办养老机构没能充分发挥激励扶持的作用。
专业人才缺乏,服务标准化水平不高。
老龄人口的增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这不仅是针对养老院这一种行业而言的。与之相关的医疗卫生、休闲保健、托管托养、家政服务等行业也将被拉动起来。据预测,这些行业的潜在需求在1000万左右。然而市场虽大,但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管理水平却不高。全国从业人员不足百万,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的仅有几万人,大部分养老机构还缺乏医生、护士、营养师、康复师等专业人员,还不能适应社会不同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