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老龄化社会可谓是跑步式前进。伴随着日益扩大的养老市场,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却是磕磕绊绊,总而言之,目前我国的养老现状堪忧。主要表现在养老院的发展与养老需求不能持衡。
中国养老改革中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养老设施的供应与分配。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中国养老机构仅4万余所,床位300万余张,不足全国老年人口的2%,而这个比例在发达国家会达到5%-7%。此外,在现有养老院资源中,公办与私营养老院呈现出两极化的分配格局:公立养老院花费还算合理,但数量有限,供应不起庞大的需求量;私立养老院则因地租和雇员工资等成本而价格昂贵,加之多数建在郊区,城市老年人往往不愿选择。而广大农村地区所面临的“一院难求”则已不是价格贵贱的问题了,农村养老也被认为是中国养老的终极命题。因此,中国不仅需要更多的先进养老院设施,更需建立起一套合理的养老资源分配体系,以解决地域性的失衡。
另一大棘手问题,是护理人员的稀缺。数据显示,中国养老机构最少需要1000万护理人员,但目前的从业者只有22万,现有的护工职业素质也有待提高,这愈发突显了长年来中国职业教育对养老护理专业化培训的重视不够。
同时,中国养老还面临着特有的“观念式”难题:与西方人不同的是,中国人的价值观向来重视子女对老人的赡养,将父母送去养老院,或者老人自己选择去养老院,在许多人看来是说不过去的。有调查显示,中国城镇、农村老人愿住养老机构的比例分别只有11.3%和12.5%。对此,有专家提出:依托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网络和义工养老服务,兼具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优点的“社区养老”可能是较符合中国城市养老现状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