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最新消息称延迟退休政策三中全会后或有说法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延迟退休政策话题持续发酵数月之后,是否将纳入正在研讨中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引发外界广泛联想。多方消息来源显示,这一议题或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定调。最新消息称延迟退休政策三中全会后或有说法此前,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银行等机构已陆续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提交了各自版本的养老保险改革方案。随后,有媒体报道称,人社部与多套方案的设计者碰头,在养老制度上达成了多项共识,其中包括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和养老金实行并轨。不过,10月21日,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否认了这一说法,称会议主要是7家研究机构对养老保险改革研究成果的交流和研讨,相关部门并没有发表具体意见。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向中央递交的383总体改革方案中,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被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三大突破口之一予以提出。延退政策仍扑朔迷离目前我国男性职工60岁退休,女性职工50岁退休(女性干部55岁退休),艰苦岗位男性55岁、女性45岁退休,均从退休时起领取养老金。面对我国巨大的养老金缺口,延迟退休政策成为现阶段决策层属意的填补养老金缺口的首选方案之一。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的梳理,早在2004年,延迟退休政策的话题就开始被提出,自去年全国两会以来,持续延烧,至今未歇。此前,人社部多次表示将在我国稳慎推进延迟退休政策,具体方案未定。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作为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的部门,国家发改委专家就此表态,首次提出了温和延迟退休的概念。在11月2日以养老为核心主题的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说,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会越来越长,退休年龄延长是一个早晚的事情。杨宜勇认为,延迟退休政策不能一刀切,可以每年增加一个月或者两个月,比如从今年开始,退休的就是60岁加一个月,后年就是60岁加两个月,这样温和地延长。唐钧说,温和延迟退休本质上还是延迟退休政策。11月7日,由人社部主办的第五届中国社会保障论坛养老保障分论坛上,包括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贡森在内的一众专家,均明确支持延迟退休政策。正在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或将为改革方案定调,人社部力争在年内向国务院提交部门方案。改革必须周全考虑在唐钧看来,人社部和专家隔一段就会抛出延迟退休政策的话题测试民众的接受程度。一个公共政策推出之前,先抛出来试探一下,社会民众一反对,就缩了回去,这成了我们有些政府部门的工作方式。唐钧说,过一段时间之后,再抛出这个话题,再进行试探。近年来,在有关延迟退休政策话题的各项民意调查中,几乎都有70%以上的受访者持保留或者反对意见。反对者担心,延迟退休政策可能面临巨大的现实困境。首先,在就业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延迟退休政策将导致年轻人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其次,对于即将退休的人群来说,延迟退休政策将使他们面临干不动的困境。此外,我国目前许多家庭采取隔代抚养,许多人不但要照顾高龄父母,还要帮助子女带孩子,而延迟退休政策将打乱这一格局。而在人社部和赞成延迟退休专家陈述的诸多理由中,与国际接轨是一个经常出现的观点。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国际趋势。唐钧反驳,中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中国整个社会的阶层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是很不一样的。发达国家60%以上的劳动者是中产阶级,劳动强度肯定没有中国人大,劳动时间也没有中国人长,lsquo;延迟退休rsquo;在发达国家也会有反对的声音,但不会那么大。唐钧分析,中国目前60%到70%的人都属于蓝领工人,甚至比例更大,lsquo;延迟退休rsquo;在中国遭到如此高比例的反对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政府在作出延迟退休的决策时就要考虑,要不要得罪这70%以上的人。唐钧说,这样的一个决策必然是一个政治抉择。并轨不是要往低了拉几乎与延迟退休话题同时,退休双轨制的话题也备受关注。舆论认为,废除双轨制才是真正的大势所趋,应当优先于延迟退休政策。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在养老金水平上的巨大差距,由来已久。根据唐钧的观察,最早关注这一话题的并非企业普通退休工人,而是企业退休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他们退休后突然发现,在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的同学,同样的级别,同样的职称,养老金差距却越来越大,他们心里越来越不平衡。唐钧说,政府一直没有提出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双轨制的话题也就愈演愈烈。近年来,中国各级政府一直在推进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试点,希望能够将事业单位人员纳入社保体系,但是进展一直缓慢。有学者认为,取消养老金双轨制势在必行,而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为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职工相似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真正实现缴费义务平等、制度结构相同、待遇计发办法一致。目前,中国的事业编制人员主要包括教师、医护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这些试点在各地都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唐钧说,这一改革的方向是有问题的,这些事业单位人员担心自己一旦进入社保体系,退休金会马上降低。双轨制真实的问题并非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过高,而是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偏低,尤其是职工更低。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况呢?那是因为我们的养老金有七八年的时间没有调整过。唐钧说,从2005年开始调整,连续调了9年之后,因为基数太低,仍然不高。在唐钧看来,目前社会上讨论双轨制存在一个误区,就是想把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往下拉,这显然是不对的,应该是把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往上提,逐渐接近前者的标准。

 

养老管理软件系统" target="_blank">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 共0人参与
最新评论
养老资讯
最新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