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杜鹏:延退不是办法,政策支撑才是关键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太和养老网讯:延退,成为目前养老产业发展中的一大人们话题,很多人对于国家新出台的延退政策表示疑惑,甚至是反感,那么延退政策真的就可以解决中国日益激化的老龄化矛盾吗?田桐:学术前沿、思想对话,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7月1日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了,从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都增加了惠及老年人的内容。而首次将“子女常回家看看”列入到法律当中,也对于家庭养老模式进行了重新的定义,将之前的法律条文当中的“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修改为“老年人养老要以居家为基础”,鼓励社会化养老。那么究竟我们如今该如何看待社会化养老呢?而中国面对这个问题会有哪些挑战?我们今天荣幸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教授,他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社会化养老的机遇与挑战》,有请杜教授。

 

解说:杜鹏,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民政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副会长,世界经济论坛老龄社会委员会专家,联合国国际老龄研究所兼职教授,国际助老会董事,国际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亚太地区主席。主要研究领域是人口老龄化与老龄政策、人口与发展、残疾人问题。主要著作有《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研究》、《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中国老年人》、《中国谁来养老》、《老龄社会与和谐社会》、《人口老龄化、变化与挑战等》。

 

田桐:非常感谢杜老师来到大讲堂。那么刚才我们在开场白当中也提到,其实这一次修订的法律当中是有一个亮点的。那么把以前条文当中的“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这句话改成了“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您怎么样解读这样一个改变?

 

杜鹏:这次老年法的修订提出来“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我觉得这是和1996年老年法相比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不要小看这个词呢好像是比较接近,但是它在整个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上,实际上进行了重新的一个区分。比如说我们1996年的老年法里面规定,养老主要是家庭的责任,那么养老主要由家庭来提供这些必要的条件,但是包括什么呢?养老就包括了三个方面,那么就是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说这个责任都是由家庭来主要承担,这一次它就改变了,它说是“以居家养老管理系统为基础”。那这个时候不是说谁出钱,而是说你有退休金,有社会保险,但是仍然是在家里边来养老。但是这个时候已经不是由家庭成员来提供经济供养、生活照料了,它就结合了社会的服务在里边,社会保险的支持。

 

田桐:就您长时间的研究来看,现在中国的年龄结构是呈一个什么样的态势了?

 

杜鹏:人口老龄化最主要是年龄结构的变化,它是一个小孩所占比例越来越少,老人不断上升的过程。那么总数上来说,我们到现在(老人)是已经接近两亿人,到今年的年底六十岁以上老人会超过两亿人,但还只是一个开头。也就是说到2050年,我们会有四点七亿到四点八亿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那么我们那个时候的年龄结构,老年人会占到三分之一。

 

田桐:实际上这是一个,每一个人都将面临到的问题,无论是现在还是今后,我们政府从中会起到什么样的帮助和推动作用?

 

杜鹏:政府呢应该说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一方面,政府要做的事情呢,就是一个统筹规划,特别是在战略上,在决策的方针上,要有一个主导的作用。比如说人口老龄化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很多地方就觉得我们这老人比例高了,这是一个坏事。其实我经常打一个比方来说,我们家里如果有一个老人活到一百岁了,大家首先是高兴,起码家里有人活到一百岁,我将来也希望活到一百岁,这个基因好、环境好,家庭和睦也很重要。

 

那么接下来呢再说,说这活到一百岁了,他是身体怎么样,那也许躺床上十年了,也许已经老年痴呆了,也许有这病那病,这都是家里头疼的事儿。我想人口老龄化呢,我们也得这么看,首先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成就,是好事儿,比起我们过去平均只活四十几岁,现在北京已经平均活到八十一岁了,这当然是好事儿了,是吧。那么在这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医疗的问题、照顾的问题,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问题,这是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制度去解决的,而不是说我这老人多了就是一个负面的看法。那么这也是这次老年法里面很重要的一条,专门讲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把这个作为一个长期的国家战略,这是政府责任的一个体现。第二个呢,就是我们要统筹规划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时候,政府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政府它要保基本,也就是说提供基本的养老服务,为那些失能半失能,特别是贫困的老人提供帮助。同时调动市场的力量来提供这种社会化养老。

 

田桐:好的,那我们接下来呢,请出杜教授来为我们带来今天的演讲,他的演讲题目是《社会化养老的机遇与挑战》,有请。

 

解说: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为什么社会化养老服务面临着机遇?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内容是怎样的?它应该包含哪些要素?怎么看待社会化养老与居家养老管理系统?《世纪大讲堂》《社会化养老的机遇与挑战》正在播出。

 

杜鹏:非常感谢有这么一个机会能够和我们老年朋友专门来探讨我们社会养老服务的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那么这个呢,也是我们在现在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的,也是现在政府在大力推进的一个事业。所以我今天的介绍呢,我想分成这样四个部分给大家介绍相关的情况,一个呢就是社会化养老发展的机遇。第二个呢,就是社会化养老的内容,第三是它面临的挑战,最后呢再说一下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那么首先呢,我想介绍一下社会化养老服务发展面临的机遇。那这个机遇简单来说,从三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现在这个机遇是既来自客观,也就是说老年人的需求,也来自于政府它的相关政策。那我们从这两个方面去看,中间它会有三个变化,这三个变化呢,我们先说前两个是属于老年人需求的变化。比如说第一呢,就是我们人口老龄化形势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它是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不断提高的这样一个动态过程。我们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时候,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其实老年人的比例基本上都在百分之六到百分之七,就是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

 

那么到了(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后,我们进入到一个人口老龄化的阶段,这个老龄化的阶段呢发展到现在,也就是我们有将近两亿的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到总人口的百分之十四点七,少儿人口的比例现在是百分之十六,我们就会看到它已经非常接近了,也就是说再过一些年,我们的老年人就会成为社会最主要的一个部分。也就是说和少儿相比,他就会比少儿多。大家呢都经历过那些家里头孩子有四个、五个孩子的时候,那个时候的照顾的核心是小孩的成长,他的教育。我们将来越来越多的面临的是老年人的增多,这是人口老龄化形势,它同时也是伴随着老年人数的增长和老年人需求的变化。

 

那么第二个呢,这个影响的因素我们会看到就是家庭的变化,家庭的功能和责任在发生改变。这两个因素共同构成了老年人需求的变化。家庭出现了什么变化呢?过去的时候是以大家庭,以子女和老人共同生活为主的这样一个居住的方式。那过去的十几年、二十年,特别是最近的这几年,大家越来越关注到我们空巢老人的增加。子女培养得很有出息,考大学到别的城市去了,甚至于到国外去留学去了。那么农村的老人呢,家里的孩子中学毕业以后,也外出打工了,这个时候老年人单独生活的就在迅速增长,这就是需求的变化。就是说他单独生活不要紧,随着他年龄的增高,他自己不能独立生活,这个时候谁来照顾他,这是从需求的角度来说。那么这个机遇,我们说第三个原因,也是很重要的呢,就是政府的政策。

 

政府现在有了基本公共服务的政策,而养老,特别是社会化养老现在也纳入到了基本公共服务里边。这也就是既有老年人的需求,同时政府的政策又要满足这样一种基本的公共服务的需求,所以说需求和供给结合起来,就有了我们社会化养老服务发展的机遇,这是我想讲的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呢,就是说社会化养老的内容,那我们说要开展社会化养老服务,需要怎么去理解这样的一个体系呢?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化养老服务,它是一个系统的一个体系,它不是一件事情,它含有几个必要的要素。首先呢,就是有服务需求的这样的老年人,第二个要素呢,就是要有主导,主导服务开展的政府制度和人员。第三个呢,要有具体的服务内容,也就是说社会化养老服务。我们可以看到包含了这样几项,一个就是医疗照料服务,还包括了文化教育服务,我们现在许多老人是身体健康的,只有少数的老人是需要照料的,身体不好的。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 共0人参与
最新评论
养老资讯
最新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