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点谋划,实施智慧补贴;高标准推进,探索新型养老服务模式;高质量服务,推进医养结合发展……近年来,我市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口和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实际,着力补齐养老服务短板,大力推进养老智慧化建设,系列“组合拳”发力,打造智慧养老发展“滁州模式”。
实施智慧养老服务补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智慧养老建设方面,我市高起点谋划。
我市将智慧养老纳入智慧城市试点建设重要内容,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经信、民政、卫健等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出台《滁州市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2018-2020年)行动计划》《》等文件,全面取消设立许可,并给予土地支持、税费、财政金融等优惠政策。
智慧养老发展,政策支持很重要。我市在全省率先提出实施智慧养老服务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一次性给予30-50万元补贴、社区服务中心一次性给予20-30万元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养老从业人员给予2000-4000元的学费补偿和4000-10000元的入职奖补。
探索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我市的智慧养老建设走在全省前列,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
联合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滁州学院成立滁州大健康与研究院,进行智慧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嵌入式养老及医养结合等多种养老服务模式探索与实践。下拨智慧养老示范项目资金800余万元,开展智慧社区养老示范中心、智慧养老院、多功能综合养老示范中心等多元化智慧养老试点,目前各县至少有1个智慧养老试点项目。完善社区养老设施布点,大力推进三级中心建设,目前已建成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30个、各类农村养老服务设施757个。
在服务质量方面,我市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建设智慧养老信息平台,为智能终端老人免费提供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精神关怀等服务,可实现服务对象实时定位、服务质量实时监管、服务机构实时监控。开发高龄老人信息管理系统,科学统筹医疗和养老资源,深入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加大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力度,完善家庭医生制度,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今年1-5月份,累计为全市6000余名老人提供13.7万余小时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全市65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和家庭医生签约率均达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