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慧养老 > “智慧养老”为何成网红
近日李克强总理亲自走访考察了杭州的和睦新村,各类照片、视频刷爆了微信朋友圈,很多市民肯定存在疑问,为什么杭州这么多小区,李总理偏偏选择了拱墅区的和睦新村呢?6月19日,本报记者实地走访了和睦新村,感受这个主打“智慧养老”牌的“网红社区”的魅力。
乐养中心内的共享客厅
全新升级养老进入3.0版
走进和睦新村,只见江南水乡的白墙、咖色人字顶勾边、橙色元素标志,素雅又温馨。居民王大伯75岁,他说现在的生活很安逸,天气好的时候逛逛公园,或者去街区的乐养中心与街坊聊天下棋,或者到便民服务区的智慧超市里买日用品,顺便去理发店理发。偶尔王大伯还会去课程培训教室听课。“年龄再大一些,我就去住街区的休养中心。”
和睦街道工作人员介绍,“颐乐和睦”养老服务综合街区于今年年初开放。街区面积达1万平方米,配有共享客厅、书房、餐厅和花园等等硬件设施,覆盖吃住行医养护文娱教等服务。除了王大伯提到的,如果居民想奉献时间和爱心,可参加街区的志愿服务,为高龄老人提供家政、陪聊等服务,在“时间银行”里兑换积分。在休养中心可以享受24小时喘息、日托、临时性托管等服务,还可以到健养中心享受康复、理疗、助浴等为老服务。
和睦新村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总人口9755人,其中户籍人数5702人。60周岁以上人口2072人,占户籍人数的32%。经过30多年的风雨侵蚀,小区外立面破旧,道路也因长期使用而破损,整体环境“脏、乱、差”,小区老年人居多,如何提高小区的宜居性,让老年人老有所养,一直是政府关心的大事。
而现在的“颐乐和睦”养老服务综合街区以“颐乐和睦”四个字打头的“四街三园”移步换景、且游且憩,以“阳光老人家”居家养老服务为体系的“一平台二厅堂三中心”宜乐宜养,昔日的“老破小”已成为周边居民和路人的拍照打卡胜地。从一顿饭、一张床、一个活动的养老中心,到“白加黑”、医养护全方位结合的社区微型养老园,再到开放、融合、互助的街区式养老,和睦街道的养老模式进入了3.0版。
“智慧大脑”令养老更便捷
“智慧养老由养老综合街区和阳光大管家信息平台两块内容组成。”和睦街道工作人员介绍。责运营该信息平台的公羊会智守养老负责人马兆斌介绍,这个平台融合了杭州市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的功能,采集了拱墅区2.5万名60岁以上老人的的信息后,各式服务项目也囊括其中,目前已在拱墅区全面铺开。具体来说主要有5大功能:政府监管、政策信息发布、居家服务延伸、需求对接以及时间银行等。
“你看,住户打了服务热线,后台就能显示老人的基本信息。”和睦街道工作人员打开信息平台,老人需要送餐,后台就能显示范围内可送餐的商家,工作人员把单子派给商家。老年人可以通过pc端、微信公众号、服务热线等方式要求服务,子女也可以帮助父母预约服务。
“其实能够做到这些,主要得益于社区已有的综合服务体系,各个‘阳光老人家’的好管家、好小二、好帮手、好大夫四支服务队伍,共同协作,充分开发出特色养老服务。”马兆斌说,同时,调动社会力量,根据不同需求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
常年照顾同楼道老人、阳光好帮手姚惠贞深有体会,她是首批50对“阳光好帮手”之一。“我们帮助高龄老人还有积分拿,可以兑换自己需要的服务。”
此外,拱墅区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分类分步推进“阳光老人家”体系建设,探索建设示范型智慧养老社区,预计到2020年,拱墅区将实现老旧小区阳光老人家站点全覆盖。(本报记者 唐佳璐 通讯员 杜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