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区民政局
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监测“社区居家智慧
养老服务平台”信息河南商报记者邓万里/摄
智能腕表实时定位、“空中医院”远程诊疗、智能床垫离床感应……智能时代,这些智能服务正逐渐走进社区,成为
老年人的“伙伴”。
近日,河南公布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名单,郑州位列其中。目前,郑州开展
智慧养老服务情况如何?有哪些亮点?河南商报记者对此进行探访。
河南商报记者郑超实习生曾令统
河南省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郑州市成建设试点
近日,河南商报记者从河南省民政厅了解到,郑州市、长垣市等12地,被确定为河南省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试点。
这些地方将分别从
智慧养老大数据应用、智能物联网产品研发、居家智能照护服务、为老便民服务等多个维度开展试点,示范带动全省各地积极开展“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和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
今年开始,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将利用3年时间,分批支持试点地区探索多种形式的“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和智能养老技术应用。省财政厅将对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试点给予奖补资金支持,首批试点为期1年,按照平均每个试点不超过300万元的标准,结合当地实际需要,安排奖补金额。
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精准对接居家和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建立居家和
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老年人提供“点菜式”就近便捷养老服务;探索建设“
智慧养老院”,推广物联网和远程智能安防监控技术,实现24小时安全自动值守;建设统一规范、互联互通的养老服务平台和共享系统,开展养老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应用。
智慧养老目前在郑州开展情况如何?
其实,早在入选试点之前,郑州已经开展相关探索,目前开展情况如何?有何亮点?河南商报记者对此进行探访。
郑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王中华介绍,目前,郑州市已建成各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11个,入网39万多人,“下一步,我市将以全省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试点为契机,加快全市养老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力争年底前建成全市统一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更多
老人提供‘点菜式’服务。”
二七区
互联网+
智慧养老,对上门服务人员远程“监工”
去年年底,二七区通过公开招标完成了区级
智慧养老服务综合平台的建设。
7月2日,在郑州市二七区民政局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通过“社区居家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大屏幕,对居家服务人员进行动态监测。
“服务人员杨秀香结束对宋培华老人的居家上门服务”,大屏幕上,“居家服务动态”板块,实时显示着服务人员的工作地点及时间。
二七区民政局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景东阳介绍,该平台覆盖了二七区61家
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等,老人有服务需求时,可以先通过社区登记,登记信息汇总到平台之后,再根据情况进行派单,“在服务人员的手机上,安装着相关应用,有定位和服务计时功能。”
助浴、助餐、助急、助行……截至目前,居家上门服务达934人次,服务对象为二七区民政局划定的七类困难老人,由政府购买服务,每小时30元。
除了上门服务,该平台与养老服务机构进行对接,在餐厅、厨房、大门口、安全通道等位置安装有多个摄像头,后台可实时查看相关情况。
景东阳介绍,他们还为辖区内的失智、易走失老人免费发放黄手环,能够通过黄手环上的二维码快速识别老人的住址和紧急联系人电话,帮助老人及时联系家属,安全送老人回家。
金水区
智能床垫离床感应、智能可升降便池、远程诊疗……
推开房门,便有温柔的女声向你问好;通过房间里的语音AI终端,你可以下达指令,房间内的家具都会“有求必应”;床上的智能床垫,可以检测你是否离床过久,一旦有异常就会向家人发出警报……如此智能化的场景,出现在金水区广电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家庭照护床位体验间。
除了智能语音互动,该房间还有许多适老化设计。便池两侧有扶手,同时有智能按钮,为老人起身助力。
另外,针对有轻度认知障碍的老人,还会配备腕表式手机、智能拐杖、定位功能鞋等智能终端,提供实时定位、历史行动轨迹查询等服务。
除此之外,广电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还专门开辟有体验中心,持续不断研发新的
智慧养老产品,根据体验反馈不断完善。
比如“空中医院”远程医疗诊断服务,可以视频连接到医护人员,老人说明症状后,对方进行线上医疗诊断,还能送药上门。据介绍,该系统已与全国300家三甲医院合作。
声音
智慧养老接受度如何?有人&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