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养老网讯:养老是民生大事,老龄化已悄然来到我们身边。面对社会老龄化进一步发展的趋势,诸城市积极建设呈宝塔形状的四层综合养老体系,完成城市养老管理系统规划,努力探索在城市超级老龄化到来之前完成一项相对完善的养老民生工程,努力在制度层面争取让市民老有所依。
诸城人口呈老龄化趋势发展
国际上通常认为,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的时候,这个国家就进入老龄化,65岁以上人口占14%的时候是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占20%则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而中国在2010年之前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预计2035年前后,中国和英国等欧洲国家将一起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
资料显示,山东省老龄化形势严峻。山东省早在1994年就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截至2013年底,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1700万人,总数居全国之首,占总人口17%,远超国际上10%的标准。预计到2015年底,山东省老年人将达到2000万,届时五个山东人中就有一个60岁以上老年人。诸城作为山东省东部的重要县级市,经济相对发达,人口108万,记者从诸城市民主局了解到,到2014年,诸城市60岁以上人口约为19.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8%。根据国际标准测算,诸城市老龄化形势日趋明显。
绝大多数还是家庭养老
当老龄化已经成为现状之时,养老的问题就摆在了眼前。记者从诸城市民政局了解到,2014年,诸城的养老机构共有3700多张养老床位,到2015年,根据建设规划,养老床位预计将达到5000张,相对于诸城19.8万老年人口,依然较少。现如今,诸城的老人绝大多数都是居家养老管理系统。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前“养儿防老”的旧思维现在渐渐被“儿女都养老”的新思维所取代。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居家养老管理系统中,儿子赡养老人依然是多数,但同时也有不少老人到女儿家养老,尤其当老人生病时,基本是近在身边的儿子和女儿共同照料老人。现如今,女儿虽然已经出嫁,但由于很多年轻人并未和父母同住,而是买房单住,所以,无论男方父母还是女方父母,只要有一方生病需要照料,夫妻二人都会承担照料责任,女婿女儿共同照顾岳父岳母也已经成为常事。
构建“塔式”养老服务体系
在养老形势严峻、居家养老管理系统依然是绝对现状的情况下,诸城市大力探索养老体系建设,逐步构建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塔式”养老体系。记者从诸城市民政局社会福利科科长肖柏明处了解到,诸城市现已规划了四层呈宝塔形结构的社会养老体系。
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第四层主要针对身体健康,居家养老管理系统的老年人,在1249个自然村设立了1500到3000个村民养老互助点。第三层为农村幸福院建设,在诸城市235个社区或较大自然村,建设农村独居、高龄、空巢老年人提供生活居住、日间照料、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等服务的农村幸福院或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解决老年人社会养老问题,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第二层为依托14个镇街敬老院建设老年人福利服务中心。农村幸福院或日间照料中心,只能提供老年人白天的活动,不能为老年人提供刚性需求的夜间的照料服务。原有的27处敬老院逐步规范为14家敬老院,设施齐全、人员配备和服务跟得上,主要为政府托底保障的集中供养的五保户和城市“三无”人员服务。诸城设立功能区,除政府托底保障的,向社会有刚性需求的老年人放开,采取微利经营的方式,为社会老年人提供服务。第一层为市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采取公建民营的方式,向有需求的社会老年人提供服务,不管失能还是半失能的老年人,只要有服务需求,就可以找到养老的地方,同时,首批3家民建民营计1260个床位的民办养老机构已开始试营业。
记者获悉,诸城市已有的社会福利中心因为面积狭小、服务设施不健全等,已无法适应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正在新建一处综合性的福利中心暨老年人康复休养中心,新的福利中心位于密州街道卢山风景区西北。